1 .简评 《 秋水 》 主题思想。
在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文章旨意虽或有无所作为,消极虚无之嫌,却能启迪个人不可囿于个人有限的识见而自满自足。
2.《 秋水 》 记叙了哪两个人物的对话,本文主旨是什么?对今有何启示? 《 秋水 》 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河伯与海若这两个神话人物:在广阔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学无止境。
景物描写衬托河伯和海若两种不同认识境界,二是通过两种景物的对比,直接渲染了文章主题。
3 .《 秋水 》 采用的论证方法?
本文论证方法是(以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结论自然地凸现出来。
《 秋水 》 中如何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形象的?
其一,虚构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阐明文章主旨。
其二,在说理之前,先设置了一段对河水与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陪衬河神与海神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文章的主旨。
其三,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揭示所欲阐述的深微玄奥的哲理,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使抽象的结论含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4 .李广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骁勇善战,临危不惧,射技高超的军事才能,同时又忠实诚信,爱护士卒,又负气使能。
李广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统治者赏罚不公,刻薄少恩,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无道。
文章结尾作者引用什么名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说明什么问题?
具有又重含义,其一是本义,其二是李广不言,而天下之人深为其人其品所感染。
5. 从 《 蜀道难 》 看李白诗歌风格?
本诗句式灵活多变与语言的奔放恣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独特个性。
本诗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其他句式,短者三字,长者十一字,随心所欲,变化无穷。
语言匀称对偶、通俗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重复,是故意强调以张扬气势。“噫吁乎”三字叠用,奔放恣肆,无施不宜。
6. 《 定风波 》 的主题是什么?
借道中遇雨之小事,即景生情,抒写词人当时被贬黄州、备受打击后胸怀旷达、淡泊人生、意存退隐的心情。
写眼前景、想心中事,言在此而意在彼,隐喻寄托,是这首词的主要特点。
上片着眼于雨中,表现作者在政治风雨中遭贬后仍镇定自持,泰然处之的心态,和深愿从此在浩瀚天地中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意。下片着眼于雨后。
表达了宦途风云毕竟阴晴莫测,安危难料,希望如陶渊明一样退隐江湖,那就无所谓风雨,真可以说宠辱两忘,超然物外也。
7. 《 段太尉逸事状 》 是如何塑造段太尉的性格特征的?
作者选择了传主生平的三件逸事,以突出其刚勇、仁义及气节凛然,三者交相辉映,多侧面地表现出了段太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中的个性特征,刻画了封建社会一位正直廉洁官吏形象。
其叙事特征: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的笔调作客观的记叙,繁处不避细琐,简处不失要害,而作者的揄扬褒贬则暗藏其中,很好地体现了“以备史乘”的写作意图。
8. 陆游 《 书愤 》 主题及思想?
作者追怀壮岁豪情与前线战斗生活,痛感时光虚掷,壮志难遂,于是愤而作诗,故题为 《 书愤 》 。
诗中洋溢着作者立誓报国,至老弥坚的壮烈情怀。
前四句作叙中,回忆青壮年时代的豪情壮志。“楼船”二名概括了当年的历史事实和个人亲身经历,刻画出一位抗金斗士的英勇形象。
后四句感怀,为岁月蹉跎、斗志难酬而忧伤,再则为朝中没有诸葛亮这样的豪杰而扼腕,表露了老骥伏枥之志。
通篇用对比手法,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无奈,历史上的诸葛亮与当朝的权臣,构成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比。
9.《 摸鱼儿 》 的作者情感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作者借伤春、闺怨的传统题材作词,注入现实政治和人生遭际的内涵,抒了对国势衰颓的担忧,发及报国无门的怨情。
上片借物起兴,以伤春、惜春、留春、怨春,来象征当时抗金形势的潮起潮落,表达作者对时局的沉重忧虑。
下片托古喻今,以美人的失宠,见妒、苦思,比况自己的遭遇,抗金人士的现实处境。
结尾三句,以残春景象照应开篇,合伤春与闺怨于一处,全篇层层色连,层层转折。作者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而且比兴的运用融贯全篇,构成了整体性的象征意蕴,词的外在形象与深屋寓意,耐人寻味。
10 .《 逍遥游 》 的主旨是什么?
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对不受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的追求。
由 《 逍遥游 》 看庄子散文的特点?
作者采用一连串的寓言和比喻来援事说理,使文章显得十分形象生动。想象丰富奇特,笔调的夸张恣肆,则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恢宏气势。
11.《 爱尔克的灯光 》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否定和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坚定信念。
作者由“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怎样的思索?
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灯光。
心灵灯光的象征意义?
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追求的象征。
作者以姐姐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提露了封建家庭和封建礼制摧残和窒息青年生命的罪恶。
本文综合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叙事议论抒情。
12.《 蒹葭 》 主旨?
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中心意象是什么?
伊人。伊人不坐实,且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
有人认为此诗是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人;有人认为是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
其实只要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它就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不可及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惆,对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的等等心灵的回响,都可从此意境中得到回应。
此篇重章叠句的作用?
不仅有回环片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13 .《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 主旨、分层、典故及修辞表现?
抒发英雄失意,功业难成的郁愤之情。
上片写景物,作者登临所见,引出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借张翰弃官归乡,表思乡之情;借许汜为刘备所羞,表不谋私利,借桓温感叹,表岁月蹉跎,功业无成。
“玉簪螺髻”比喻,“献愁供恨”拟人,“落日”“断鸿”象征。
14 .《 短歌行 》 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功业难就:渴望招纳贤才,帮他早日建功立业。
作者用“周公吐哺”说明什么问题?
作者以周公自比,表示要像周公一样虚民招纳贤才。
15 .《 饮酒诗 》 体现了陶渊明怎样的风格?平淡自然。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归隐后的宁静生活和淡泊心境。
如何分层?
此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并分三层揭未“心远”的内涵,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心态。
中四句写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后深入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
16 . 《 山居秋暝 》 中写秋夜山景的旨趣何在?《 山居秋暝 》 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采用什么方法?本篇主旨?
作者对隐居山间的向往。
以动衬静,视听结合,流溢着诗人陶然其中的怡悦之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诗人笔下的景色显得清新、优美、恬静而有生气。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乐于归隐的意愿,其中固然有不无躲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也洁身自好的一面。
17 .《 将进酒 》 中的李白诗歌特点?
抒发豪饮高歌,借酒销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本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变化剧烈。
诗多作夸张手法,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如“千金”“三百怀”。
“万古愁”等到表现诗可豪迈奔放的情怀。主观情感色彩强烈,想象奇特,富于夸张;语言奔放恣肆,句式灵活多变。
18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从内容上看是一首什么诗?
送别诗。歌咏雪景与抒写别情。诗前部分描绘了西北边地奇异瑰丽雪景和严寒。后半部抒写与友人分离的依依不舍、惆怅满怀的别情。
此诗分三层。前八句写西北边塞的奇妙雪景和奇物寒冷。末八句写雪中送别。“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为第二部人,承上启下,将景色描写由营幕之中转向冰封的 寥廓天地,转入对别情的抒写,为送别设置了一个苦寒背景,将一、三部分巧妙联结起来。“愁云”为一诗之眼。夸张手法的运用。“百草折”显风力强劲,“红旗冻不翻”写积雪转眼成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比喻、夸张描写了雪花的皎洁、鲜润。
19 .王昌龄 《 从军行 》 主旨、景物描写、语言特点?
主旨多样。有人认为是表现唐军将士誓扫边尘、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有人则认为是表现士兵长年戍守边境,不得回家园的怨艾。
作者以辽阔苍茫的边地风光作为背景,衬托出唐军将士不辞劳苦,不畏艰苦、守卫边境的豪情和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屈服的英雄气概。
本诗语言精炼,“黄沙”句形象地点出西北战场的地域特征。“百战”言战事连绵不断,“穿金甲”见战斗生活之艰苦辛劳。短短七字,把边地之荒凉环境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斗之频繁,敌人之凶悍一一展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20 . 《 雨巷 》 中“雨巷”的象征意义?“丁香姑娘”的形象?
“雨巷”作为象征意味浓厚的意象,通过真实可信的“我”去寻找幻影中的“丁香姑娘”而不得的心路历程,展示了诗人在革命理想幻灭时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
“丁香姑娘”作为作者的梦中情人形象,代表的是诗人在哀怨、悲伤、彷徨、迷惘中的朦胧理想和浪漫情愫,以及诗人对美的追求和追寻中无可依附的飘渺情感。同时他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那种不甘落寞的和美好形象被破坏的复杂心境。
21 .李煜 《 虞美人 》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有他为失去曾经拥有的王国、权力、荣花富贵、享乐生活而发的痛苦哀叹,也包含了他对故国河山的深情怀恋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深切悔恨。
“春花秋月何时了”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寄托了作者不堪回首往事的痛苦而绝望的感情。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有何寓意?
暗寓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感叹。
22 .《 八声甘州 》 中“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蕴含有深意是什么?
对漂泊异乡不归、青春难再的感伤。
这首词反映了封建时代哪一阶层人物的生活的情感?
表现中下层知识分子。
贯穿全词的线索是什么?
不忍登高临远。
23 .《 明月几时有 》 结构全诗的线索是什么?月。
抒发作者什么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人间生活的思想和怀念亲人的深情,同时展现了出世与入世,感情与理智的矛盾,反映出热爱人生的旷达情怀。
这首词有什么风格?
豪放旷达。
24 . 《 声声慢 》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词人晚年流落江南时孤苦无依的生活处境和凄惨绝望的痛苦心情。
这首诗采取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作者主要通过描绘种种暮秋景物,来渲染心中的愁情。这首词打破了上、下片的界限,以铺叙之笔,依次写侯多变,酒力不胜风力、北雁南飞,菊花残损,梧桐细雨,将愁情逐步推向高潮。借秋日平常景物,委婉含蓄地传出愁苦之内心活动。
“黄花”“憔悴”无人“堪摘”中寄寓着词人怎样的感叹?
抒发了词人昔盛今衰的身世变迁之感。
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多用叠字和口语。开头十四个叠字,分三层写人物的外在举动,所处环境以及内心感受,起了总领全篇的作用,声情并茂。
25.王昌龄 《 出塞 》 的主旨、前二句的作用与后两句的多重寓意。
前二句从写景入手,以“秦”、“汉”二字互文见义,统领“明月”和“关”,概括了千年以来的边境不宁,战氛难靖、士卒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
后两句揭示边塞不宁的原因是将领无能,朝廷用人不当。强烈希望有英才良将出镇边塞,克敌制胜,卫国安边。
此诗极为精炼,短短二十八字,有对关塞悠久的时间追溯,有广袤辽阔的空间展示,有征人的边愁、思妇的悬念,有对戍卒的同情和对边将无以的不满,有对英才良将的企盼,也是有诗人自身跃跃欲试的渴望。言少意多,内蕴丰富。
26.《 前赤壁赋 》 继承了赋体怎样的传统表现手法?
主客问答,抑客申主。
阐发了什么哲理?
阐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
表明怎样的人生态度?
苏轼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作者感情的变化。
主客问答的实质是什么?
代表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客,宣泄了作者因政治失意产生的苦闷,主,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7 . 《 渔家傲 》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词对边塞风光和宋军将士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一方面表现了御敌守边的责任感和建功立业的气概抱负,同时也抒了思乡怀亲的感受。
上片写景,秋季、黄昏和边塞风光,以荒凉和肃杀为基本特征,塞下孤城、千嶂万壑、雁习角鸣、长烟落日,构成悲凉苍莽的意境。
下片侧重抒情,集中展现了宋军将士“卫国”与“思家”的矛盾。此词注意将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交错表现。
上片“衡阳雁去”“长烟落日”是眼中所见,“四面边声”是耳中所闻;下片中“羌管悠悠”是所闻,“霜满地”是所见。
28 、 《 燕歌行 》 的主旨?
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长期浴血苦战的广大士兵则寄予深切同情。
“至今犹忆李将军”的言外之意?
反映了广大将士不怕牺牲,但求体恤的心声;李广爱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与诗中临战失职的将领形成对比;李广代表了边塞民众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
29 、 《 徐文长传 》 的主旨。
对徐渭其人其事作了描述,表露出他对徐渭才气的由衷钦佩,对徐渭遭际的深切同情,对徐渭率情任性,恣意表现的浪漫精神的赞颂,体现了作者一贯倡导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30 、《 归园田居 》 的主题是什么?
诗作主要抒写诗人崇尚自然的心态,表达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官声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顺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如何分层?
前八句写诗人出仕到归隐的经过,着重表达他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心性;中十句写农村自然景色,重体现他适意田园、清静安宁的心境;最后两句显示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
如何运用对比?诗作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樊笼与自然一系列对比,将诗人崇尚什么、憎恶什么的心态,表现得非常鲜明。
本文由用户:一刻时光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da.yktime.cn/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