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0篇必备作文范文(提纲+范文)

1随心逐梦,无悔人生

2爱心与尊严

3老师给学生鞠躬,没问题但也没必要

4后悔无药,前行有方

5别让亲情飘在空中

6做金钱的主人

7清华新规,鄙陋笑煞人

8职业打假非坏事

9“有趣”的公益才最佳

10人生不设限

11“一带一路”需要“美食带”

12人生考验中,高考是最轻松的那个

13笔尖和键盘都在传承汉字文化

14冷面下的温柔

15致快递小哥的一封信

16外法内儒治乱象

17最暖是温情

18划破黑暗的第一缕晨曦

19摒弃传统观念 学艺报国

20只见“月饼”不见人

21以专长跨界创业,上佳之选

22“物质化”的悲哀

23别出心裁的诚信教育

24人生不设限

25“有趣”的公益才最佳

26这剂药“治标而不治本”

27法律至上

28莫让法律毁人一生

29立德树人,多元成才

30文化传承从“心动”开始

31时评类与哲理类

32发展经济诚可贵,闲适优雅价更高

33勿让圣洁学府成旅游圣地

34善自当重,恶必不姑

35我们为何对敬老感到如此“新鲜”?

36网购车票胜似拦路虎

37活到老,学到老

38让科技之光照亮角落

39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新时代人

40差距不仅仅在一张票

41莫让“购票难问题”寒了老人心

42智能生活亦需温度

43归路难,难在一票

44变则通,时代需要跟进

45生有所栖

46人性化服务,温暖回家路

47太阳不曾躲避草屋

48抢票

49智能化,更须人性化

50智能时代应更具温情

2020高考前看这5篇就够了!(任务驱动提纲+范文)

在任务驱动作文的片段训练中,审题训练占据重要位置。审题时要有审辩思维,所谓“审”,即仔细思考,反复比较权衡、分析推究;所谓“辩”,即分辨是非真假,考生在认知水平和经验范围内,有意愿对问题和事物进行全方位地、多维度地条分缕析地思考。高考命题侧重审辩逻辑思维能力,侧重深刻独到的理性分析、侧重个性语言的内涵表达。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起,《法制晚报》、《生活周刊》、《京华时报》、《春城地铁报》、《江西商报》、《华商晨报》《消防周刊》等全国10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深度挖掘的纸质报刊宣布休刊。在告别一栏中,有的引用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的说“今日告别,不诉离殇”;有的说,我们永远在追梦的路上……尽管很旷达,但也隐含着种种无奈。

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换一种不同的形式,或许会发展得更好。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启发?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中心论点:                 

中心句1:                  

中心句2:                  

中心句3:                  

参考答案:

1.中心论点:换种方式,发展会更好。

中心句1:与时俱进,不被时代和形式迟滞发展的脚步,才能求得发展。

中心句2:“君子善假于物也”,换一种先进器具更高效。

中心句3:学习借鉴先进理念,会更好发展,创新快捷方式更成功。

【考场佳作】

换种方式,更好发展

近年来,十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深度挖掘的纸质报刊宣布休刊。在告别一栏中,他们旷达又无奈地告白,确实有些伤感。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可见,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换一种方式,会发展更好。

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在上个世纪,人们只能通过报纸广播获取新闻,而纸质媒体受到版面时间等限制,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随着信息时代来临,电视、电脑、手机等自媒体网络挤压了报纸新闻的发展空间,给观众带来巨大信息量,带领人们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对新闻了解更加全面、广泛和及时,许多人将关注点从固化媒体转向网络。手机的诞生更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关注新闻,而创新的媒体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即时播报的自媒体。而那些不愿转型的媒体因为体制等原因必将停刊。可见,转型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发展得更好。因为时代喜欢那些浪尖上的弄潮儿。

换一种先进器具更高效。中国古代刀耕火种,一件趁手的农具意味着一年的好收成。即便如此,收来的粮食还不够食用。而随着时代前进,铁器的出现,生产力随着进步。从木质农具到铁质农具,再到农业机械,每一次进步都代表效率的提升。耕种面积不断提升,耕种方式也不断简化,农业丰收,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现在机械化让效率达到空前,一个几千亩地的大农场,只需几人便可耕种收割。因此,换一种更先进的形式,往往事倍功半,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更轻松,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我们只能跟上而不能回到过去。

创新快捷方式更成功。在美国一家蔬果商店,店主通过对顾客的观察,发现他们喜欢买经过加工过的食材,这样方便快捷。于是,便将商店进行改造,但每个柜台都有一个厨师来加工食材。顾客对这种符合需求的改动十分赞赏,迅速传播。越来越多的顾客光临这家店铺,店铺生意越来越好。所以,换一种快捷形式,满足顾客的需求,对顾客和商家都有利,这种急顾客之所急的创新经营理念,很快获得成功。

学习借鉴先进理念,会更好发展。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转换思维,与时俱进,解决问题,让我们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为,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更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解决难题。常言说得好,彼路不通有此路,条条大路同罗马。穷则思变,变则能通,通则能顺。一个方法行不通,就要换另一种方法,往往能解决问题,更快捷,更有效。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同济大学博士田俊涛利用暑假帮助环卫工父母扫马路一事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据悉,从2011年起,田俊涛父母从河南老家来到嘉兴务工,就是为了多攒些钱给儿子,同时,他们对于儿子利用假期来帮自己打扫卫生的行为也表示支持。

媒体报道以后,不少网友纷纷发表评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评论一:博士生利用假期分担父母的辛苦让人感动。

评论二:作为一个博士去“当环卫工”似乎有点儿大材小用。

评论三:田俊涛的父母不应该同意儿子来帮忙,因为学生以学为主,能把书读好就行了。

对于这三种评论,你有什么看法?请选择其中两则(或三则)评论,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然后立意行文,作一个综合述评。要求明确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中心论点:                 

中心句1:                  

中心句2:                  

中心句3:                  

参考答案:

2.中心论点:求学路上也不妨尝尝“人间烟火”的气息。

中心句1:“能把书读好就行了”之类的评价是不关注社会,是不正确的。

中心句2:假期帮助父母扫马路,共同承担生活的压力,担起家庭的责任。

中心句3:求学的终点终究是要进入真实的社会生活,尝尝“人间烟火”的气息,有益于整个人生过程的发展。

【考场佳作】

求学路上不妨尝尝“人间烟火”气

近日,一则关于大学博士利用假期帮环卫工父母扫马路一事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对此事纷纷留言评论,而他们争论的重点,无非是“博士生该不该扫马路”。在学以致用、不浪费教育资源等思想裹挟下,出现此种争论似乎不足为怪。但我以为,学生固然以读书为本,但也不妨尝尝人间烟火气,体味学习之外的辛苦与压力。

中国自古便有以读书为上品的思想,对读书人难免有优待而特殊化,因而一些网友提出“能把书读好就行了”之类的评价也就不足为奇了。读书并不是一个学生生活的全部,把书读好不过是体现他的学习水平之高,却不能代表他就是一个优秀完整的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颇有点书呆子思想,认为读书人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能专注于学业、把书读好的人是教育的残次品,更不应成为后世的典范。

好在新闻中的田博士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学业之余,他忧心父母过于辛劳,主动帮忙扫马路,而这一孝顺之举也获得了网友的点赞与认可。一个博士生能放下身段主动扫马路,既是孝心的体现,更是责任的担当。他深知父母打工助他求学之辛劳,因而在假期帮助父母扫马路,共同承担生活的压力。“修身而后齐家”,他勇于担当家庭的责任,走出象牙塔尝试人间烟火,体味现世辛苦,这确实值得每一个人的肯定与支持。

因而,身处书屋的孩子们在面对生活的辛劳与冗杂时,不应袖手旁观。长辈们扛着生活的压力为你营造了可以宁静读书的书屋,而你也绝无理由一味“修身”,不理家事;每一个人都应当身体力行,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体验生活不一样的滋味,勇于分担父母肩头一点点重担,在辛劳中体验一丝丝真实的人间烟火气,这于自己的修身读书也一定会良有裨益。而这之中,利用课余扫马路的田博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更多勤工俭学的学子在向你默默述说着担当责任带来的充实与满足。

求学的终点终究是要进入真实的社会生活,饱尝人间辛酸苦辣的;在求学的路上,你我不妨稍稍担起责任,浅尝那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味。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中心论点:                 

中心句1:                  

中心句2:                  

中心句3:                  

参考答案:

3.中心论点:莫让深情成羁绊。

中心句1:老旧教学楼的存在已经阻碍了学校的发展,过于迷恋往昔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中心句2:留下过去的教学楼就能留住过去的辉煌吗?辉煌是在校友心中的。

中心句3:对母校满怀深情,不妨把这深情转化为积极投身于母校建设的动力。

【考场佳作】

莫让深情成羁绊

立于风雨之中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楼,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难怪这旧楼因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要被拆除时,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在我看来,若老旧教学楼的存在已经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那为何不拆掉呢?请莫让深情成羁绊!

    诚然,校友们的不舍,我完全能够理解,毕竟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岁月,老楼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点滴的青春记忆,拆掉老楼无异于拆掉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反对拆楼,恰恰体现了他们对母校那份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

    然而,过于迷恋往昔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汪国真说:“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设备都在不断革新,老旧的线路,低矮的楼层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教学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勉强留下它,虽然照顾了少数校友的情感,但却有可能因此而损害了多数在校或将要来此学习的学生的利益,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未来。长此以往,受害的将是广大学子以及校友们深深眷念的母校!

    退一步说,留下过去的教学楼就能留住过去的辉煌吗?成绩毕竟是过去的,如果学校能一心搞好教育,继续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即使不保留老旧的教学楼,学校的历史也不会被人忘却。更重要的是,学校还会树立起“续写辉煌”的新校园形象。相反,若学校因修缮、维护教学楼而耗费过多财力、物力以及精力,或一味沉浸在往昔的辉煌之中,致使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一落千丈,那留存的老旧教学楼非但不会成为纪念辉煌的丰碑,反而会沦为世人的笑柄。

    其实,校友们大可不必如此“流连”,真正的爱是放手。老楼被拆,可母校还在!如果真的对母校满怀深情,不妨把这深情转化为积极投身于母校建设的动力,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的教学楼拆除后,我建议在其原址设立一个小型的纪念馆,对老楼的资料、影像等内容进行保存,这样既让校友“有根可寻”,又丰富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何乐而不为?

    大国的崛起,开拓为动力;民族的复兴,流连是羁绊!莫让深情成羁绊,让我们勇敢的放下过去、面对现实、迎接未来!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一条短视频让一位在人行道上开心蹦跶的大叔火了。视频中,他带着黄色安全帽,在夜幕中的人行道上蹦蹦跳跳前行。这恍惚间给人一种穿越感:下班路上蹦跳的他,像极了小时候放学路上蹦蹦跳跳的我们。这条视频仅仅在发布4天时间之后,点赞已经超过30万次,评论数突破10万次。据报道,视频中的杨大叔今年57岁,在工地从事木工工作,被网友拍摄到蹦跶那一幕,并非偶然,也并非是他遇到什么开心的事儿,而是常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木工大叔的所作所为,是否触动了你?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中心论点:                 

中心句1:                  

中心句2:                  

中心句3:                  

参考答案:

4.中心论点:人要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中心句1:视频中的大叔生活并不容易,但他乐观、豁达、善于自我放松。

中心句2: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来来的信心。

中心句3:拥有了一颗快乐心,你就知道,快乐是无处不在的。

【考场佳作】

人要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当今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为生活打拼的成年人还是为学业努力的青少年,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因此,焦虑和沮丧很容易成为日常的主流情绪,快乐却成了稀缺品。与大多数人一样,视频中的木工大叔生活并不容易,但不同的是,他乐观、豁达、善于自我放松。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来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进行的信心。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由你自己决定。快乐是健康的金钥匙,人处世间,理应追求快乐。所以懂得快乐、善于快乐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什么事情都是值得快乐的。快乐就像那雪花,洋洋洒洒从天空飘落下来,落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填满每一个人心中的坎坷与不平,然后化作叮叮咚咚的泉水,温暖我们的心。当我们真正拥有一颗快乐的心,我们就知道,快乐是这么漂亮、这么温暖。快乐有时就像在天上飞的风筝一样,虽然有时你看不见它,但线在你手中,它不会飞远,只要你愿意,快乐就会随时围绕着你,直到永远。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一个少年去拜访一位智者,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其实做到四句话即可: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话。是的,其实世间许多事物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我们怎么去看。但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学会如何保持乐观的心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拥有了一颗快乐心,你就知道,快乐是无处不在的。当我们出生时,我们尽情地享受人间的一切,包括快乐。我们一点一点的长大,我们尽情玩耍,这是童年的快乐。人到中年,不得不面对很多问题,如果我们能在无尽道路上去理解快乐,那么解决问题不也是一种快乐吗……如果你有一颗快乐的心,快乐将无处不在!

有人说痛苦,痛苦。其实痛苦和快乐原来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同的只是在于你的选择。就好像冬天和夏天一样,如果你选择夏天,认为夏天会给你带来快乐,然而冬天定会来临,它并不会给你带来不幸和痛苦,只是你选择了夏天而拒绝了冬天,所以才有不幸和痛苦的感觉。其实,不管是夏天或冬天,对你来讲都没关系,不同的只是你的感受。唯有当你不执着于其中之一时,你才能够享受两者,快乐永存。

上天给了你快乐的权利,就不用悲伤来诠释自己。要以快乐的心态来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善待生活。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快乐就像香水,不是泼在别人身上,而是洒在自己身上。其实生活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只要你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让太多的功利给心灵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你就会发现快乐如同星星点点般密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唾手可得。

相信我,快乐就是如此的简单,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5.(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800字。(60分)

网民在网站浏览某种信息后,会发现相似内容不断出现在浏览界面。某网络运营商说:“现在网络利用大数据在后台统计客户的浏览记录,智能推送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用户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某政协委员说:“我们要警惕‘投你所好式’的网络推送,它会让你在自己的兴趣里沉迷而不会提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深度阅读”或者“经典阅读”谈谈你对“投你所好式”推送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中心论点:                 

中心句1:                  

中心句2:                  

中心句3:                  

参考答案:

5.中心论点:主动选择回归深阅读

中心句1:经典无疑是庄重而伟大的。不能放弃深阅读

中心句2:选择深阅读即选择了一种精致的生活,一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生活态度。中心句3:身处“投你所好”的推送之中,长此以往,知识面狭窄,不了解其余领域的发展状况。

【考场佳作】

主动选择回归深阅读

时下,“投你所好式”的推送阅读日渐火爆,这看似帮我们节省挑选的时间,但无形中让我们的辨析识别的能力随之下降。与此相比,我更羡慕、更钦佩那些主动选择,并回归深阅读的人,因为他们根据自己的所需,并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经典无疑是庄重而伟大的。不过,现实生活中影响至深的,常常不是学者皓首不能穷的元典,而是删繁就简加了解说的选本。经典再经典,浓缩再浓缩,突出了主要内容,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却渐渐被人淡忘。读余秋雨的《寻觅中华》,我体会到深阅读的魅力。30年前,余秋雨潜迹半山的蒋家藏书楼中,研读古代文化典籍,他说:“我的生活立即变得纯净,我的心态变了,好像层层叠叠的山坡山树山岚一齐拽着我蹬开了山下的浑浊喧嚣,使我飘然升腾。”我不敢说这次深阅读改变了余秋雨,但它促使余秋雨开始慎重地思考一个大课题:什么是华夏文明?什么是炎黄子孙?若没有任何动机,怎么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思考如此恢弘的问题?是深阅读激发了余秋雨的求知欲,又促使他将文化的魅力传播给更多愿意投身书籍的人。

其实,选择深阅读即选择了一种精致的生活,一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生活态度。我们在浅阅读中直接获取信息,很少认真思考。我们失去思考、钻研的主动性,得到的仅是一时的方便和快感,或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是人群中炫耀的资本。而在深阅读中,我们解放想象的翅膀,不断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深入思考来解决问题,化被动为主动。

陈省身曾说:“读前人的书,欠前人的债。”读书为何会有负罪感?因为陈老从书中掘取的太多,如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读书欠债”?回归深阅读,使我们尊重作者,反复利用书籍中的资源和智慧,每一次深阅读都帮助我们挖掘先贤们不竭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回归深阅读,为自己疲惫的心寻找一个安静的归宿,在书中觅知音、话人生。

身处“投你所好”的推送之中,我们只看想看的,只听想听的,那些我们不熟悉、不认同的信息,在无意中都被过滤掉了。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在不断重复中强化自我偏见和喜好,甚至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

让我们擦亮眼睛,主动选择,回归深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武汉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公众号推送过一批当地工作人员挂上防疫宣传标语横幅并称赞了人民群众的智慧这些标语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标语1:今天沾一口野味,明天去地府相会

标语2: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标语3: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

标语4: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

标语5: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大多数网友表示赞成,也有一小部分表示标语用词过激、不够得体。请以武汉市民刘强同学的身份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观点。

请按照以上所学的提纲知识,也给这道作文题拟写一份提纲。

格式为

中心论点:              

中心句1:               

中心句2:               

中心句3:               

第一篇  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出生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分工作。”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随心逐梦,无悔人生

段1

三个人代表了三种生活态度:苏珊专注于当下的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好;荆青听从内心的招唤,追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王杰则踏踏实实,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三者相比,我更欣赏荆青,因为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筑就无悔的人生。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明确自己的态度。注意,引用材料要尽量压缩篇幅,千万不能把材料完全抄下来。我们可以模仿红色字的格式。

2

苏珊的选择固然体现出一种可贵的职业精神,也让她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但放弃“音乐梦”毕竟是她一生的遗憾。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成功无关乎财富与名声,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心中留憾,难称完满。因此,我尊敬苏珊,但不愿步其后尘。

点评

 

注意模仿关联词语的使用。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对人生的观点、看法。比如上文中蓝色字的部分,这是支撑整个段落的观点句。

 

3

王杰的态度也确实可敬,这种踏实和认真,不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且在我们这个有些喧嚣浮躁的时代也着实可贵。但是,毕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那些不适合的岗位上,你再踏实,再认真,又怎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更何况,这种踏实背后,往往也少了一种个性,少了一种“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豪气。所以,虽并重,我却不会去做第二个王杰。

点评

 

注意积累蓝色字部分的观点。议论文最可贵的还是观点的鲜明、正确。

4

回头再看荆青,他与苏、王二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勇于追随己心,不妥协,不放弃,最终在自己最喜欢的岗位上彰显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他身上所闪耀的青春之光,令我为之击节赞叹。

点评

 

通过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后文的议论设置方向。

5

首先是他无畏的勇气。公务员是一个令很多人羡慕的安稳的职业,但他知道这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毅然舍弃了这份安逸,而甘心踏上一条未卜之途,这份勇气值得赞赏。再就是他执着的梦想。他深知人生不可无梦,无梦人生必将使生命沉沦,于是他不向现实妥协,执着向梦想进发,这份执着,着实可敬。还有他张扬的激情。青春就应有自己的个性,青春就应不甘平庸,这种激情是一笔最可宝贵的财富,让他富有活力,勇于创新,并最终走出了自己的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样的激情人生,的确最为令人向往。

点评

 

红色字部分体现了议论的层次,文章的节奏很好,读来也觉得议论得很厚实。蓝色字涉及了人生中的关键词,这些都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6

当然,荆青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所有追逐梦想的人都能获得成功,毕竟天下没有通往成功的坦途。那么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决不可少了苏珊的执着、王杰的认真与踏实,否则,你就会变得虚浮、狂妄。同时,你还得学会坚强,学会直面挫折,忍辱负重,只有具备了这些品格,你才有可能成为或者超越荆青。

点评

 

任何观点都免不了存在些许漏洞,文章结尾就有必要去修补漏洞。不要让自己的观点显得偏激。

7

无论如何,我还是欣赏那句话:“要嫁就嫁给梦想,要输就输给追求。”我愿如荆青,追随我心,全力以赴,即便是输,我也无悔。

点评

 

简洁结尾,重申观点。

第二篇时评类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小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青年,第一次跟着长辈去街头献爱心,他带去很多美味的面包分给街头流浪汉,有的人感激地收下了,有的人犹豫地接受了,也有一些人直接拒绝了……第二次去时,该青年装扮成魔术师,请流浪汉帮自己完成一个魔术。只见他举着一个托盘,让流浪汉点燃托盘中的火焰,再轻轻一吹,扣上盖子,再打开时,一个美味的面包就出现了。把这些在流浪汉帮助下“变出”的面包再赠给他们,所有人都欣然收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爱心与尊严

1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严的,这也是一种美。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既然捐助,捐助者应该有博大的胸怀,相信能够理解受捐者的心态,领者欣然,拒者敬然。爱心不仅仅是财与物的施舍求助,也应该包括对人的尊严的爱护关怀。

点评

辩证看待捐助者和被捐助者的表现,就势提出中心论点。

2

曾几何时,慈善家陈光标高调捐款,抛洒钱财,可谓爱心无限,然而这种无视受捐者尊严的行为也令许多人唏嘘;还有我们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高调公开贫困户的名单和展现他们受捐的场面,真实令人呼吸困难。有谁考虑过这些受捐者他们的感受呢?且不说古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美誉,至少拒绝了受捐的一家认为这是一种施舍,这背后当然他认为是尊严的丧失。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如果以丧失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某种满足,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如今假日“扎堆”献爱心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记得五一节,某福利院老人们一天要接待四五拨志愿者,据说光洗脚一天就5、6次,反反复复聊天,反反复复被推出去晒太阳,令老人们不堪其扰。这样的爱心成了一种幸福的负担,老人们俨然成了丧失尊严的道具。

点评

这一段论据十分丰富,且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件,说服力很强。徐永光的话尤其有分量,值得积累。

3

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到捐赠对象的想法和需求,把并不需要的东西强加于对方,以致造成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一些爱心捐赠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或是为完成某项任务,那么其结果会使得受赠人丝毫感受不到真挚的关心,而更像是一种道具任人摆布。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无论是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其地位都应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付出了,就理所当然获得某种道德优越感,从而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苛求对方全盘接受,俯首帖耳。别忘了,受捐者亦有自己的尊严,对于自己不需要和造成困扰的献爱心活动,也有说不的权利。须知,献爱心是要真切让人感到“被爱”,而不是“被迫接受爱”。

点评

这段评论非常到位,结尾一句或也十分有力精当。蓝色的词语可以作为这一话题的关键词收入你的词库。

4

在北京四惠地铁,许多路人都会把自己看过的报纸送给收报纸的70多岁李大爷,而李大爷给每位过往的路人发这张感激卡片,上面还写着“再怎么急,也别忘了吃早饭。”表示在收报纸期间受到大家不少的帮助,一个老人质朴的感恩心情跃然纸上。这是一个爱与尊严交织的温馨的画面。很多时候人在接受别人帮助后都需要展现自己的尊严,无论是断然拒绝还是过后的偿还,正如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其中的“志”就包含了人的尊严。于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唐山救援队的身影,在雅安地震中我们也看到了汶川救援队的存在。

点评

再用身边的事例证明前面的观点,并形成观点的升华——爱心接力。用接受帮助的感恩之心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

5

社会需要爱心,就像天边的白云之于大地;人需要尊严,如同水之于生命。虽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纯净的颜色,无论怎样的姿态,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点评

运用比喻,简洁生动地扣题,关于爱心与尊严的议论就此结束。

总评

时评类作文还是使用时事作为论据更有说服力,古代的例子如果不是特别恰当便不使用。外国的例子有空间的缓冲可以忽略年代。文章议论的是爱心和尊严之间的关系,属于关系型论题,不可仅仅议论其中一个话题,如果仅仅抓住尊严来议论就有偏题甚至跑题的危险。文章的语言很熟练,几乎没有多余的话,值得我们模仿学习。全文分为五段显得呆板了些,可以拆成七到九段。

第三篇时评类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月30日,一条微博引发热议:贵阳一小学,老师穿戴整齐,给入校的学生们鞠躬。有人支持说这是培养孩子懂礼貌好的做法,有人质疑这是学校在作秀。现场视频显示,在老师给学生鞠躬行礼过程中,学生也纷纷给老师鞠躬回礼。校方称,此举只为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恭敬之心。

该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自定立意。②标题自拟。③不得抄袭、套作。

老师给学生鞠躬,没问题但也没必要

1

近日,网上一幅老师集体给学生弯腰鞠躬的照片,引发围观。事发贵阳花果园第三小学,老师穿戴整齐,站在校门口给入校的学生们鞠躬。校方表示,此举已持续一年时间,只为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恭敬之心。

 开篇引入材料,叙述简明。

2

老师给学生鞠躬的画面,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会让孩子更加懂礼貌,但也有网友觉得学校在作秀,并留言,”已经没有底线!老师给小学生鞠躬,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学生还是贬低老师人格 “?习惯了学生给老师鞠躬,角色互换一下,总感觉不适应,这也正常。但这不等于,学生永远只能给老师鞠躬,老师就不能为孩子弯腰。

摆出对此事的各种看法并简评

3

以为人师表、人格平等的角度审视,老师给学生鞠躬,与学生向老师鞠躬,本质上并无区别,并不是像网友所言,这样就贬低了老师人格。我倒认为,能弯腰给学生鞠躬,这样的老师,人格更加高大让人敬佩,恰恰,那些总觉得为人师高学生一等的人,才是人格上的侏儒。所以,我们要为贵阳这所小学的老师点赞。如果非要说这是作秀,我 ` 觉得这个秀,作作亦无防。

反驳网友观点,确立自己观点。指出老师、学生人格平等的实质。退一步说,即使鞠躬是作秀,也有积极意义。

4

老师鞠躬也好,学生鞠躬也好,都是一次礼仪,都在表达一种态度。学生对老师的敬重感谢,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前者对成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仪式,但后者对孩子来说,意味着 ” 成长礼 “,可能影响一生。

进一步指出鞠躬的积极意义。

5

而现实是,一些地方个别老师的人格品质有待提高。这两年,老师殴打、侵害学生的现象,也不时被曝光。所以我们该反思的是师德。这么些年我们喊多了尊师重教,而对学生基本的尊重和善待,做的恐怕不那么好。至少一点,扪心自问,有多少老师做到 ” 有教无类 “?

联系现实问题,指出师德问题,与鞠躬的老师做对比。

6

因此,我们更希望,老师对孩子们的关爱,能够润物细无声,溶入于日常。比起鞠躬,我们更想看到,老师平时教学对待学生,多些人格的尊重,善待成绩不好的孩子,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他 ( 她 ) 的用心。

师德的力量,激起孩子内心的触动,最深刻。而这恐怕是鞠躬难以达到的。

鞠躬毕竟是表面文章,真正能够帮助学生的,是良好的师德。

总评

文章摘自太子头上的新浪博客,看起来不像是学生的习作,但分析问题的思路简单明了,语言简明流畅,非常适合我们模仿。对于时事的评论客观冷静,观点不偏激。先表明鞠躬的行为值得肯定,即使真的是作秀也是积极的,比师德低下的老师的某些行为好很多。然而,鞠躬毕竟只是表面工作,如果是作秀,就更加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文章最后给出出路——提高师德。整个分析过程体现出辩证思维,这是我们写文章常常欠缺的,学会这种思维将可以有效提高作文的分数。

第四篇:时评类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后悔无药,前行有方

1

看着身边不少同学学习拔尖,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十分丰富;对比自己,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大一新生小王心中既对身边人羡慕嫉妒恨,又对自己没有将高中三年在“题海”中度过的部分时间拿来发展兴趣爱好而懊悔不已。不过,也许在小王后悔时,不少人也许在后悔高中没有全力拼战题海,以致自己没有上到心仪的大学。因此,我想对小王说:后悔无药,前行有方。

 

      开篇引入材料,说明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观点明确。

2

诚然,对比之下,同是从高中来,小王自感高中生活的单调、枯燥和乏味,除了高考高分,似乎别无收获,而别人却才艺学习多丰收,这直接影响到自己现在大学生活的质量和自己的发展,对自己悔不当初也在是人之常情。

 

开始分层次分析:首先肯定小王现在的感受是正常的。

3

不过,正如小刘所说,曾经的付出和努力不该被否定,至少它保证了自己拿到进入名校的门票。试想,如果自己不苦战题海,是否能保证拿到这张门票呢。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言:“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走过的路,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段漂亮的舞蹈。

 

同时也肯定当初的埋头题海是有必要的,也是无需后悔的。

4

后悔无药,逝去的,已经无法追回。高中时,眼中心中只有分数,有自己为了人生目而做的取舍,也有身边环境影响使然。高考的独木桥,有千军万马想要最先通过。身处其中,如奈何哉?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pk中,自己被动地处于素质教育的春风雨露之外而跻身应试教育,绝大部分的责任不在小王自己,而在社会。何况在题海中的苦战,也是对自己意志和精神的淬炼!

 

层次进了一步:分析造成如今的遗憾的原因——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的不合理。提出观点、点名题目“后悔无药”

5

前行有方。正在到来的,能够也更应该抓住。进入大学,看到身边人才学兼优,生活多姿,这时候该有的不是懊恼和悔恨,而是学习,追赶。已经有了比他人更强大的意志力,那么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大学全面发展,犹未为晚。

 

层次推进:提出可行性建议——努力学习、追赶他人。提出观点、点名标题“前行有方”

6

目光从小王身上收回,触目弥望的是“小王们”。对他们,我也该充任一回“小刘”。为应试教育全覆盖的普通高中教育,亚洲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绵阳中学”……正在夜以继日地塑造着甚至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唯分数”者。

 

联系现实,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7

我们呼唤教育制度和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开花结果。但在这变革尚未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时候,身处高中题海中的“小王们”,是“才学兼顾”还是“分数唯我高”,则当深思之。而已经挤过了独木桥进入大学的“小王们”,是继续追寻学问的珠峰,还是丰富自己的人生,也需深思慎取。

呼唤改革,但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抛弃应试,拥抱素质也不是轻易可以做出的选择。作为高中生,能够看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也就难能可贵了。

8

不过,无论怎样的情形和选择,都只为,不要为将来后悔埋伏笔;也不为过去寻悔药。重要的是抓住今天,向自己选择的方向以最佳的方式和速度前行!是谓:后悔无药,前行有方!

总评

我们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已将近20年了,然而至今没有一套可行的改革策略,悲观一点来说,眼下到来的高考改革也未必会有什么益处,各高中将进行的“走班制”除了制造混乱,恐怕难以有什么作为,各高中领导层已经做好了“换汤不换药”的应对之法。所以,改革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问题抛给高中生,原本也没想得到什么真正可行的建议,所以,我们只要冷静地分析问题,提出希望就可以了。千万不可大骂应试教育,高喊废除高考,以免陷入观点偏激。请大家仔细品味本文的议论语言,其点到为止的火号值得我们借鉴。

 

第五篇时评类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母亲节这一天,一早打开朋友圈、微博、qq空间,到处都是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的,夹杂着晒自己和母亲的照片,转发各种母爱伟大的故事等,热闹非凡。这时候你不赶紧表达一下对母亲的感情,都不好意思给别人点赞。

面对网友们向母亲们疯狂的“示爱”方式,一半以上的母亲表示并不知情。因此有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你妈知道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么?”。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平时不习惯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达感激,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心里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有网友认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给妈妈买点实在的礼物,才是表达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800字。

别让亲情飘在空中

1

母亲节的祝福霸占了网络荧幕,可这些隔空抒情的祝福却大多被遗忘于虚拟空间,没能温暖母亲的心。别再让亲情的暖意被冰冷的屏幕阻隔,陪伴才是最实在的暖心祝福。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说明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观点明确。

2

陪伴,让生活回归。历史上战争的硝烟没能攻陷人们对生活的追求,网络却轻而易举地攻占我们的生活空间中一大部分。虚拟空间的快捷看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悄然滋生了众多的“低头族”。网络使用过度的现象屡屡出现,显示了网络所带给人们情感间的隔阂。虚拟生活举起它耀武扬威的拳头给予真实生活一下又一下的重击,而陪伴,这一最朴素无华的感情表达方式,就是真实生活对网络的精彩反击。

点评

提出观点:陪伴可以消除人们情感上的隔阂。

3

母亲节的祝福霸了屏,却没让子女对母亲的爱霸住生活的屏。网络是十分高效快捷的工具,它让网友对母亲的“示爱”变得轻易且容易夸大效果。正因它的快捷与夸大作用,网友们只看到了无数的点赞,却忽略了祝福的真正接受者——母亲们。母亲们大多不是网络的高频使用者,日复一日的操劳磨掉了她们的棱角,也让她们回到了生活的深处。网络上的一片祝福之音、溢美之词,为我们构造了一派和乐融融的假象,却让我们进一步沦陷于虚拟,忘却了母亲在真实生活中盼子归的身影。

点评

 

具体分析刷屏晒祝福不能给母亲以慰藉的原因。

4

隔空抒的情,只会永远飘在空中。对母亲的爱,却不应只是通过网络来表达,而应实实在在地在生活里,让母亲感受到她身边萦绕着的情。

点评

 

略做总结,重复自己观点。

5

母亲们最需要的是朴素真切的陪伴,而非网上哗众取宠的“晒”式示爱。母亲们用最美的年华陪伴你我的成长,长大后的我们,难道不应以陪伴回应这份深情吗?许多孩子别扭于在真实生活中对母亲直白的示爱,那么,亲手做的一桌好菜、一些实在的礼物,哪怕只是陪母亲在公园里散个步。难道这些举动不比网络空间那搁浅的爱意来得更加含蓄而真实暖心吗?

点评

 

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对于陪伴母亲方式的思考,展现了解决问题的诚意。

6

虚拟空间里终究只是一件工具,别让亲情沾染太多那冰冷的机器味儿。网络易使情感变得浮夸而轻飘飘,就像幼时手里那永远握不住的红气球,更像时光长河里偶尔泛起的浮光掠影,激不起人心湖里一点涟漪。

点评

 

恰当地运用了比喻修辞,为严肃的论述加入些许美感,并借此动人。

7

陪伴,是最长情的示爱,是最珍贵的祝福。请别再让你的一份深情搁浅于冰冷的虚无中,别再让时光无情磨损那些美好。下一个母亲节,只愿更多的母亲能享儿女承欢于膝下的幸福,更多的儿女选择以陪伴珍惜亲情。

点评

 

重申观点,提出号召。

总评

文章并没有新颖的观点,没有创新的结构,但清晰的逻辑和通顺的语言就足够得到不错的分数。

1、朋友圈晒祝福不能慰藉母亲。

2、网络虚拟的过度使用造成了情感隔阂,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情感的沟通。

3、母亲需要的是真正的陪伴。

4、做顿饭、散散步都是很好的陪伴。

5、期望下一个母亲节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流畅地完成了表明观点、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发出号召的过程,值得模仿。

第六篇时评类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一位17岁女孩买彩票获得了100万英镑大奖。她领取奖金后购置了两套物业,吃喝不愁。周围的人都羡慕她,但百万富豪的身份让她内心焦虑,压力很大,生活并不如意。四年后,她起诉彩票公司,称彩票毁了自己的生活,希望回到获奖前的生活。彩票公司最后聘请财务顾问为她提供理财服务。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做金钱的主人

1

从前我听过一则英语寓言说一个富翁临死前抱着他生前积累的一大袋金条,希望到了天堂后能派上用场,结果发现天堂的地砖都是用金条砌的。这个富翁极度看重财富,何其可悲,而中奖女孩宣称彩票毁了自己的生活更是既可悲又可怜。

点评

开篇引述寓言故事引入材料,这本身就是对材料的议论。简洁生动入题并表明对这一事件的态度。

2

女孩买彩票中奖又起诉彩票公司,看似矛盾,其实反映了她金钱观的不正确。首先,买彩票的人本就是为了获利,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心态。对于一个17岁的青少年而言,这是应是奋斗拼搏的时期,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加上巨额奖金让她一时间失去了奋斗心放松自我浪费了拼搏的最佳时期,究其根本是因为她对金钱的过分看重与追。延伸至中国彩票事业,有多少彩民费尽心思研究每期数字希望中大奖,彩民们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反映了他们金钱观的扭曲。其次,女孩领奖后便购置两套物业,不得不说她很有经济头脑,也反映了物质至上的社会现实。但女孩只把钱投到物质消费,物质与精神消费脱节是其内心空虚的重要原因。她获得大奖令人艳羡,但她不应因此失去拼搏之心,沉迷物质享受,如此彩票奖金只会成为恶魔,她也只会沦为金钱的奴隶。

点评

 

针对购买彩票本身进行分析,指出了不劳而获的心态,并联系我国彩民的现状,有时代感。

3

可能正因为意识到彩票对她生活的破坏,她选择起诉彩票公司,便我认为这十分可笑。她一句“毁了自己的生活”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没有谁能彻底毁掉一个人,毁掉她的生活的是她自己的心态。她已拥有两套物业却说想回到获奖前的生活更像是在说风凉话,她大可把100万奖金用于慈善,自己便能回归从前。她的起诉要么是想获取更多利益,要么是想引起关注。但归根结底她始终未明白影响她生活质量的是自己,要改变生活需先改变自己,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归咎于彩票公司。

点评

 

犀利地分析了女孩起诉彩票公司的心理,指出了其行为的不合理,提出了面对金钱的心态问题。

4

当然这件事也带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女孩,因为她及时意识到金钱的不利影响,渴望摆脱其束缚。对于个人而言,做金钱的主人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将钱用到有价值的地方,同时要有“空杯心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达到“逍遥”的人生境界。本觉得彩票公司被起诉很无辜,现在看来公司给中奖者提供理财服务十分必要,引导中奖者正确利用金钱,同时对于大笔奖金可以“分期支付”,避免巨额奖金对中奖者的生活产生巨大冲击。应用于中国福利彩票,既然是福利彩票便要体现慈善性,国家可提高彩票奖金税率,用于扶贫或者引导中奖者参与到精准扶贫项目,对口帮扶困难户让他们明白金钱来之不易,树立正确观念,做金钱的主人。

点评

 

部分肯定女孩的做法,防止观点偏激。肯定了彩票公司的做法,并为我国彩票事业提出建设性建议,体现了对社会的思考能力。

5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金钱本不是恶魔,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正确的金钱观,做金钱的主人。

点评

 

简洁收尾,照应标题。引用恰当,令人回味。

总评

文章的优点在于:对事件的评论由浅入深、有理有据,论述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使文章的观点不停留在理论。时评类作文要的就是高中生对于生活的正确认知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正确逻辑。文章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创新的结构,但读来让人信服,这就是好文章。(张帆老师点评)

 

 

 

第七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清华大学推出新规:从2017级开始,清华大学学生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特殊情况除外)。

规定一出,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清华大学这不仅延续了90多年前的老校规,而且游泳锻炼效果好,同时也是一种危急生存技能,是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好办法; 也有人认为运动项目应该多样化,此规定强制“学生会游泳”过于苛刻,可能会扼杀人才。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清华新规,鄙陋笑煞人

1

很多人读过一个西方小故事:乘客说不懂音乐、不懂哲学生命的意义就没了,船夫说不会游泳现在生命就没了。不知道制定清华此新规和赞成清华此新规的人会不会、是不是在这故事里获得了圣旨?但是,也有国学大师的清华不知道荀子说的“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吗?当年钱钟书数学不及格清华尚不拒之,现在学生游泳达不到要求就不能毕业,真是清华观念进步、水平提升了?无独有偶,前几年一大学花巨资建高尔夫球场,理由是高尔夫球技能是高端人士的通行证!

点评

 

用一个恰当的小故事与材料内容做对照,生动、有趣,又借势提表露了自己的看法。引用《劝学》中的句子体现了对课文的活学活用。问句的使用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而答案不言自明。

23

清华大学是中国顶尖大学,这样的大学该着眼于什么自不待言。游泳是生存技能,煮饭也是生存技能吧?清华是不是还要加条新规:不会煮饭也不能毕业?我对清华当年招收邓亚萍的做法十分赞赏。但是因为乒乓球在中国重要是不是就要规定清华学生乒乓球不能达到要求就不能毕业呢?

这几年黑天鹅事件很多,这也影响了清华?或者清华也来跟一次潮——用一个不走心的新规让人们再惊愕一次?

点评

 

针对新规颁布的理由加以类比批驳,是对方的观点暴露出逻辑错误,观点犀利。

4

老校规、老规矩不是继承的理由。早期北大师生作风多有封建官僚的陋习。以包容著称的蔡元培对这些“老”没有继承。中国古代家庭礼法中的男尊女卑、无条件的权利和服从等老规矩在现代社会被丢弃彰显的是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而不是不继承。已有专家指出,古代的启蒙读本不适合作为继承国学的基础,但是我们一些出版社和教育机构就拿着“老规”把人们拉回古代,降低到古代。

点评

 

针对新规的另一个理由进行批驳。蔡元培先生的例子恰到好处。对“老规矩”的反思体现出作者的思辨能力。

5

 以前我们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我们还强调己所欲,慎施于人。人的精力有限,人的能力有差异,人的爱好有不同,因而人学什么,不学什么,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大多不可拿“有效果”“有用”来强制。葛剑雄现在还不用手机,他落后吗?南方学生不学游泳也不错,北方学生生来怕水学也不易;少年未学,成年方学,是古人所说的时过而难成。李白斗酒诗百篇,可以要求有病的杜甫也必须做“饮者”吗?宋徽宗喜欢绘画可以要求朝臣也必须绘画吗?他艺而失位,艺而衰国的经历不值得警惕吗?老实说,我也反对现在全国一窝蜂的发展足球,这不是足球的盛事,更不是国家的长远之计。相反,整治足球中的假、黑倒是必须的、急迫的,这至少让足球会少些病,不会速亡。

点评

驳倒对立观点之后,树立自己的观点,先破后立,文章节奏很好。而丰富的例子,简约的叙述,使文章散文化,有力而优美。

67

我喜欢颜宁教授,她的经历成就于学生有鼓励,于国家有贡献。我喜欢叶嘉莹教授,她身体力行地继承诗教,以诗词的魅力而不是以行政的规定来继承传统中的精华。

希望清华此新规不执行,就如特朗普的“禁穆令”不执行。

点评

结尾以对两位教授的仰慕来表达对清华新规的反对,委婉却有力。行文过程中锋芒毕露,结尾却趋于藏锋,批驳却不过分斥责,温柔敦厚。

总评

文章自然洒脱,“破”“立”之间游刃有余。犀利的类比论证表现出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流畅的语言如一位优秀的辩手,毫无勉强应试的滞涩。只有平时多多写作,才能行云流水地表达观点;只有平时多多思考,才能拥有洞明世事的真知灼见。(张帆老师点评)

 

第八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无良商家最害怕的时候,但过后制假贩假又死灰复燃。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一旦“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于是出现了职业打假者,他们知假买假,通过摸查确定目标,大量买进后索赔。对于职业打假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职业打假是一个大家利器,有人将其视为投机行为。

  对此,你怎么看?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作文,选好角度,确定利益,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职业打假非坏事

1

 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无良商家最担心的时刻。不过,有没有方法让这种担心转变成常态?职业打假可以说是一个利器。然而在近几年,关于职业打假人的争议可不少,比如指责这类群体把打假做成了生意。但我认为:职业打假非坏事。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说明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观点明确。

2

职业打假作为职业,缘起于惩罚性赔偿机制的确立。2014年实行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一旦“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这个赔偿力度就变成了“退一赔三”。惩罚性赔偿机制的确立,可以视作对消费者的赋权,但也正是因为要进行倍数赔偿,使得很多人涌入到“牟利大军”中。

点评

 

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意义,分析“职业打假”的基础。

3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职业打假视作投机行为,问题是这种投机行为在不在允许范围内,这就要算一下成本和收益了。首先是成本,主要产生了几种情况:一种是敲诈勒索,比如发现问题直接给企业施压,让对方花钱消灾;一种是恶意打假,比如有一些职业打假人私藏货品等过期,然后向商家索赔;再有就是大家熟悉的知假买假,通过摸查确定目的物,大量买进然后索赔。其中,前两类投机行为直接涉及到诈骗。再看收益,消费者虽然具有追偿的权利,但在与商家周旋、甚至提起诉讼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承担比较高的成本,这使得消费者相对比较弱势。就目前造假情况来看,由职业打假人充当市场清道夫,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可能远远大于社会成本。

点评

 

辩证看待职业打假,就目前来看,利大于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职业打假,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4

有人可能觉得,造假产生职业打假就像酒驾产生钓鱼执法,有“反向激励”之嫌。这其实是混淆了两回事,后者涉及程序正当性问题,而前者则完全适用于结果导向,可以用收益和成本来算问题。况且,职业打假人也有投资风险,一旦投入百万而索赔不了,得自己吞苦果子。所以,尽管职业打假更多出于“牟利”而非“生活自用”,但站在效用最大化的角度上,应该赋予他们和普通消费者一样的权利。至于是不是恶意打假的问题,有没有勒索敲诈的倾向,完全可以交由司法裁决去判断,做到这一点也并不难。

点评

 

这一段弥补观点中的漏洞。不管你支不支持职业打假,你的观点都天然存在着漏洞,能否在行文中弥补漏洞,是考查作者思维能力强弱的关键。

5

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不少代表和委员都提到了打假问题,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在打假问题上形成强有力的长效机制很重要,其中法律监管与执行应该是基本保障,但如果要做到打假常态化,充分调动消费者自己的积极性、能动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赋予消费者“退一赔三”权利是第一步,那么明确打假人也享有这项权利才更符合现实需要。

点评

 

提及“两会”显示出作者关心时事的当代中学生应有的品质,是个亮点,并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6

在当前,职业打假人还不到退场的时候,在未来,也应该意识到让职业打假人赚钱其实并非坏事。

点评

 

结尾重申自己观点,并保持议论语言的严谨,“不到退场的时候”“并非坏事”,这样的句子值得借鉴。

总评

这个作文题目具有较高的难度,其中也包含了立意上的陷阱。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焦点:是否赞成职业打假。如果只议论制假贩假的害处就跑题了。

文章的脉络是:

1、亮出观点:有保留地支持职业打假

2、为什么会有职业打假人

3、职业打假的存在利大于弊

4、打假要成为常态,目前还需要职业打假的正向意义

(张帆老师点评)

第九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推出“最佳公益行动”评选活动,下列三项公益行动被推荐参加评选:

(1)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将“爱心饭菜”的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幕单领取免费食物。“墙上的餐桌”既为助人者提供了方便,也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

(2)某公益组织制作了主题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绘本书,书中绘有十几种已经灭绝动物的卡通图象,这些动物共用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

(3)网友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发起了“众筹扶贫”公益行动,在网上雅送贫困山区出产的绿色农副产品。这项公益行动让更多的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也让城市居民能够买到放心食材,实现了双赢(众筹:即大众筹资,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

上述三项公益行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趣的公益才最佳

1

在经历长期的蛰伏之后,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国人的公益意识也日益苏醒。某报所推出的“最佳公益活动”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普及之举。在我看来,第二项活动最有新意,因为它借助新颖的形式,巧妙地向社会大众传递了主办者的公益理念.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亮出自己的选择。国人“公益意识”的提出使文章一开始就具有现实意义。

23

首先,让公益变得“有趣”,是为了冲击传统公益文化的“无趣”。

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仁爱善良的民族,所谓“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上天有好生之德”即是如此。但中华民族又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民族,我们自古至今,有着无尽的悲情。太厚重的文化,以至于中国的公益活动宣传,也总喜欢以“苦肉计”、“打悲情牌”来唤起民众的同情心,来吸引民众参加公益。宣传“希望工程”,就配上那位可怜的大眼睛姑娘的图片;宣传动物保护,就必然是小猴子遇害后猴妈妈悲戚的面容…沉重的“道德压迫”简直要使这个民族窒息。因而,材料中的创意,不由得使人眼前一亮﹣﹣“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看过之后,在会心一笑之余,悄然进入我们心灵的是对动物生存处境的担忧,是对“保护濒危动物刻不容缓”的高度理解和认同。既然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

分析角度很有新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常见的宣传材料中看到了问题。

45

其次,让公益变得“有趣”,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我们早就进入到了“读图时代”。铺天盖地的图片、视频信息令人目不暇接,直观形象的表意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尤其对于宣传活动最重要的受众﹣﹣青少年而言,新颖、有趣、轻松、富有亲和力是公益宣传成功的“杀手锏”。目前几乎所有的宣传机构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攻陷大众。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公益宣传也该放下身居“道德神殿”的高高在上的架子,努力以“亲民”的姿态来迎合民众,获取认同。所以,上述公益组织应该是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时代汹涌的潮流,得风气之先,积极应对,灵活变通。他们的创意之举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深切认同和积极回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点评

具有建设性的分析,给人务实的感觉。严肃的问题也可以借助活泼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接受。解决问题的幽默优于呆板的严肃。

6

我们不能否认从事公益是一种善举,我们呼吁并且期盼全社会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材料中的一和三项公益活动亮点纷呈,让人忍不住要为之叫好。然而,在我看来,“叫好”还要“叫座”。只有像第二项活动一样,瞄准对象,紧扣时代,以“有趣”的方式做好宣传,才能在公益活动中脱颖而出,斩获最佳。

点评

 

同时肯定另外两项公益活动,弥补漏洞,重申自己观点,顺势结尾。

总评

作者选择了一个最难的角度来写,却写得四两拨千斤,两端论述形成递进:先说合理性,再说必要性,逻辑清晰自然。对传统公益宣传特点的分析可称亮点。

第十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钱江晚报》报道,2006年内蒙古地区理科高考状元石悦,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在北京大学深造。读研期间拿到国家奖学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却最终成为网络游戏直播者,目前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109万关注,新浪微博90万粉丝。回首自己的人生,她说导师的话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告诉我,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来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扑灭你心中的小火苗。”“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真的是会从跟随心声走的每一步里开出花来的。”

你如何看待她的人生选择?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生不设限

1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在许多的人异样的眼神中,石悦选择了一意孤行,这种“疯狂”的行为得到了多少人的支持我们可想而知。我非常佩服石悦的勇气,十分支持她的选择。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说明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观点明确。

2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言:“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我们一直都生活在镣铐之中,在父母的期许之下成长,竭尽全力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学习,我们整日埋头在书海中,忘记了初心,似一个牵线玩偶,拿线的人是父母,我们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因为他们是为了我们,所以大多数人都有着标配式的人生,安稳舒适。

点评 

分析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现状:标配的人生。这种标配未必是我们想要的人生。

3

石悦是一个能从丝线捆住她双脚而挣脱出来的人,如常人所想,她应该毕业后进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比如科研,为祖国奉献,这才不辜负国家给她奖学金的期望,但她却选择了成为一名网络游戏直播者,这其实让我也有点大跌眼镜,多么“low”的一个工作!安全不配她拿着清华、北大学位学霸的气质。但她的一句话似乎摆平了所有的质问“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拥有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石悦是自由的,她跟随了自己的心,在这背后她又背负了多么沉重的压力。她是勇敢者、是摆脱现今中国大学生趋于标准化生活的少数人之一。

点评

具体分析石悦的选择的积极意义,虽然支持石悦,但态度严谨,从追求自由这一点入手,强调人生的选择权。

4

有的人可能认为石悦年纪轻轻,做事不思量,是对自己、对亲人不负责任的表现。莱格曾言:“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石悦很清醒,她不喜规律化的生活,她认为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

点评

适当反驳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弥补自己观点的漏洞。这一点是写议论文尤其要注意的。

5

曾经一位名人在北大做演讲时说过这么一段说:“在你的所有原子经典力学第二定律重归大自然以前,希望它们感受到她领略过人性的可爱。”人的一生短暂,何必让自己拘泥于枯燥的生活之中呢?作为年轻人,我们不仅要踏实也要自由。

点评

 

恰当地引用名言,一句顶百句。借势重申自己观点,同时也没有否定“踏实”的重要性,思路严谨。

6

其实,改变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改变之中我们会突破极限。石悦的这种改变和一对夫妇极其相似,这对夫妇就是《侣行》的二名主人公,他们将卖包子开公司所挣的钱去到了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最危险的火山,去索马里探险……他们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选择了放弃,走了不寻常的道路。

点评

时评类作文最好运用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作为论据。观点由“改变”递进到“突破”

7

歌德说过:“我会的事谁都可以,但我的个性却唯我所独有”,何必“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跟随自己的心去做事。人生不设限,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

点评

 

结尾再次恰当地引用了名言,顺势收束全篇。

总评

作文材料就是一个适合展开辩论的话题,正反双方都有道理可讲,我们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时,有必要同时考虑可能出现的对立观点,在行文过程中注意适当弥补自己观点的漏洞。注意,不要激烈地反对对立观点,因其本身具有合理性,你一但全力去否定它,你的观点就容易偏激,适当对其让步,再强调自己观点更为合理,就会显示出态度的严谨,你的议论反而更加有说服力。(张帆老师点评)

 

第十一篇2017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带一路需要美食带

1

亲爱的外国友人:

  您好!

  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通过写作让您进一步了解中国,但我绝不敢说此文能让您“读懂中国”,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绝非我能凭一己之文能让您“读懂”的。为此,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华美食”,为您勾勒今昔之中国。

点评

采用书信体格式,便于交流。肯定中华文化的博大,顺势提出自己要议论的两个关键词,顺利地接下“任务”

2

中国曾有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除了丝绸和瓷器,食物也一直是丝绸之路上交流的重要内容。张骞通西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胡豆、胡萝卜等食材;明代盛边贸,中国又引进了番椒、番薯、番瓜等农作物。这些引进的食物食材均对中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饮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重要到“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位。以“辣椒”为例,它的到来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国人的口腹之欲,甚至对中国的菜系结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川菜、湘菜、黔菜等菜系中,它俨然已经成为首当其冲的当家花旦。再比如,西域特产的葡萄酒自汉朝传入中国后,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目前已经充分地融入到了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

点评

回顾历史,将丝绸之路和中华美食联系起来,突出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运用。

3

与此同时,从中国走出的茶叶、小麦等食物也同样在“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沿线国家,不断地充盈着他们的餐桌和饮食文化。沿途八万余家中餐馆更是遍地开花,受到所在国人民的喜爱。美食,无疑是人类文明互鉴过程中当之无愧的“先遣使”。“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是大合唱,不是单人舞,是集体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食物的交流是多向的,食物的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中国还是沿线各国的人民,均是这类交流的受益者。

点评

 

简述事实,突出通过丝绸之路,中华美食对于外国的影响。

4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中华饮食被冠之以“美”字,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华美食从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中华美食必将在国际交流间发挥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和作用。

点评

 

重点介绍中华饮食文化,突出其特有的作用。

5

一带一路,天下之大同也。中国之美,美在中国美食。欢迎您来中国体味博大精深的美食和文化。

祝:身体健康,生活美满!

点评

 

完成介绍任务,简略总结,发出邀请。

说明

文章选自新浪“柳栖士的博客”,是《2017年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选录》中的一篇。其他文章大多是斗志昂扬的“赞歌”,而本文比较客观冷静,显示出了作者对于历史、地理知识的了解。既强调了文化的融合发展,也介绍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特点。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中华文化不是区区800字可以介绍得深入的,选一个侧面做一个简略的说明就算完成了任务。文章不存在跑题的危险,但想写好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更注重知识和思想,内容的空洞是任何结构技巧和优美辞藻所不能弥补的。

 

 

第十二篇全国三卷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人生考验中,高考是最轻松的那个

——我看高考

我至今无法理解那些试图通过一场考试改变命运的人。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华发早生,眼镜是“瓶底子”,皱纹比陈景润还要深邃,以夜间最晚回到宿舍和凌晨最早离开宿舍为荣,熄灯后也要打着手电筒夜读。那是高考大省的一所乡镇中学,老师们挂在嘴边的一个学习榜样是,上几届一个学生,毕业时被发现床下满满都是电池。

遗憾的是,我那同学是考试的信徒,但成绩单并不垂青于他。

我们从没交流过“高考改变命运”的话题。过去40年里这场考试一再被“神化”,“改变命运”是关于它最神奇的说法。要知道高考是为高等学校选拔生源,而不是魔法学校。

提示

 

开篇照应标题,提出对高考的看法,用典型事例指出执着于高考、甚至迷信高考的现象,和实际上高考的起点并不公平的现实。

       高考的确如魔法般改变过很多人的命运,但40年来,魔法效应一直在递减。40年前恢复高考之所以影响中国,是因“文化大革命”破坏了科教秩序,高考标志着一个庞大系统的重启和复位。高考不是破天荒的改革,只不过是向正常轨道的回归。

  高考对中国的深刻改变,在于它送走了依靠“出身”或“领导批准”才能上学的时代,终结了“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使一个国家追求真知、唯才是举。而这,才是点石成金的手指。

  此后多年,“高考改变命运”只是一种修辞,一种寄托,一种对知识的信心,一种万千家庭对子女进行励志教育的口号。

提示

 

客观中肯地指出高考对于中国的意义,指出高考在不同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高考我一直好奇,阅卷老师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或眼光去鉴别作文,一篇作文59分与60分的区别到底在哪儿,以及字写得好看会不会得分——我的每一位高中老师都在强调要把字写得好看一些,包括数学老师。

  通过高考我倒是认识了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和我那所乡镇中学经历的,实际是两种高考。差别就像床底堆满的电池和华丽的学科论文之间那么大。我的同学中只有少数能够达到本科线。而在我就读的初中,甚至只有个位数的学生考上了高中。命运有时在高考前就已决定了。

  我知道这才是我们要去改变的事情——发展中国,改变它的不平衡,让每个孩子有相对平等的人生机会。这也是整个国家恢复高考的初心。

  因此,我对高考有很多期待。期待它不再“一考定终身”,期待它结束文理分科,还期待它恢复“出厂设置”:唯才是举、公平竞争。

提示

 

从对阅卷的质疑,过渡到对考试起点的质疑,进而提出对高考的期待:相对公平的起点和相对科学的方式。

至于我自己,我相信读书一定是有用的,但永远都不相信“高考改变命运”。它有时只是一种托辞。常有不如意者说,自己当初高考发挥失利,否则就将如何如何。一位女明星对媒体大谈自己当初“差一分去清华”,根据其进一步的描述来推算,她差的那一分约等于别人的200分。“差一分去清华”的传说总有市场:人们倾向于把不如意归咎于高考失利,为自己不够努力或不够好运找个台阶。

提示

 

肯定读书的作用,否定“一考定终身”,高考成功未必会成就你,高考失败也未必就毁了你,不要夸大高考的作用,正视自己。

       将命运寄托在一场考试上,有点自轻自贱了。如果薄薄的几张试卷就承载着“人生大考”,那人生未免欠缺一些厚度。人生只有一次,考试可以一再重来。

  何况,恢复高考后最早那批命运多舛、上过山下过乡的考生,已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在人生所有的考验中,高考也许是最轻松的了。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记者部副主任)

提示

 

重视高考,却无需把全部人生寄托在高考上。多年之后,曾经的春风得意,早已云淡风轻;曾经的萧瑟之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按语

本文选自新浪“太子头上的博客”,并非考生所写。文章对于高考的分析之深入不是轻易可以达到,但其分析问题的逻辑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文章由现象到本质,娓娓道来。从个人的层面看,在起点并不公平的情况下,过分执着于高考,甚至因失败而轻生是不明智的,所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从国家的层面看,则要尽力促进机会公平,优化竞争模式。尊重知识,热爱读书,而又能看破自身的处境,做出最优选择才是真正的人才。

 

 

第十三篇时评类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今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笔尖和键盘都在传承汉字文化

1

近来,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疼的汉字听写测试火了。《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不仅将“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播出不久即引起了热烈反响。因为,它们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对电视机前“陪考”观众的一次测试,而人们交上的答卷却不容乐观。

 

题目材料中给出的是一种现象,不是具体的事件,文章开篇化虚为实,用具体的事件呼应了题目材料,并指出“答卷并不乐观”的事实。

2

自打读书开始,老师们便教会了我们读书写字,从拼音到笔画,从握笔姿势到用笔尖在作业本写出的一个个方块字,这就样,汉字文化一代一代传承至今。目前,电脑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键盘代替了笔尖成为了主要工具。其实,笔尖和键盘都是在传承汉字文化。

 

指出人类在发展,书写工具在进步的事实,表明观点、照应标题。

3

首先,笔尖和键盘都是汉字的书写工具,汉字的书写工具的进化经历了“刀笔、软笔、硬笔”的演变,到现在的“机笔”——键盘,这是科技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自然结果,但它们书写出来的都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汉字,都是在用一个个方块字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汉字文化。

 

笔尖和键盘本质上同样是书写工具,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

其次,笔尖和键盘在书写汉字时各有优势。用笔写汉字、用键盘敲汉字,都是用汉字来表达传递信息,但他们都各有优势。在工作时首选键盘,因为一般而言,用“机笔”写字速度快、效率高,还可以节约纸张成本,同时“机笔”写出的汉字正规,避免了错别字和因书写潦草让人无法识别。而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用软笔、硬笔练习书法,既养生又怡情,笔下汉字或气势磅礴、或潦潦草草、或飘逸洒脱,令人赏心悦目。

 

笔尖和键盘的应用范围不同,不能勉强放在一个领域来评价优劣。

5

最后,笔尖和键盘都在传承汉字文化。古代诗词名人笔下的诗词句,是汉字文化,现代的“机笔”写作,也是汉字文化。总导演关正文也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本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醒大家”,并“重温汉字的美好”。程荣说,“汉字用来记写汉语并传承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就像节目参赛选手说的一样,“不论输赢,最后胜利的都是汉字。”

 

书写工具是媒介,书写内容是文化,内容相同,工具不同,只能说是殊途同归。

6

总之,笔尖书写出来的和键盘敲击出来的都是汉字,书写出来的都是几千年来的方块字。不管是笔尖还是键盘,都是在传承汉字文化。至于提笔忘字、手写汉字是否会衰退,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从上学开始,首先要交小朋友们的就是读书写字,而不是都抱着电脑在敲字。再则,虽然现在是“机笔”时代,但在休息之余的时间内,还是希望我们能提起久违的笔,抄抄诗句,练练书法,重新享受手写汉字的美好。

 

结尾解决问题:对于“失写症”不必过分担忧。提出倡议:休闲时光多多拿笔写字。

说明

本文选自“语文新高考”的新浪博客,作者是东北新闻网的赵凯。所以我不敢说“点评”,只是给同学们做个注解。我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最清晰简明的结构来写应试文章,议论文的重点是把事理分析得清楚明白、有理有据。大家看上面是成熟作者写出的文章,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创新的结构,不是也很好吗?

 

第十四篇时评类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他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儿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冷面下的温柔

1

 在社会上,我们很容易看到对熊孩子的纵容、对忤逆儿的宽恕,却很少有人能够像那位司机一样,坚持要让违规行车、并且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女童负责。而事实上,前者看似柔情,却是蜜糖里的毒药;后者看似残忍,却是冷面下的温柔,真正的温柔。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说明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观点明确。

2

 毋庸置疑,孩子也是国家的公民,除了年龄偏小,他们与大人一样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因此,接受社会化,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同样也是孩子们不可推卸的义务。他们需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并且敬畏着底线、法律、规则等社会中的约束。并且,我们还必须意识到,这些约束似有铁链般冰冷沉重,似是在限制着彼此的自由,但如果凭借着一点法外柔情(比如年龄、金钱、权利)侥幸逃脱,那其实大家都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拥有了同样的权利。所以,承担起该负的责任不仅是一种惩罚,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保护。善良如那位司机,从小就让女孩树立起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不至于以后在更长的人生里不惹出更大的灾祸。所以,表面上不近人情的冷面事实上是最深远的“人情,”它帮助女孩成熟,进而影响她的终生。

点评

 

从小女孩的角度看,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了这个教训,将来才不会有更大的过失。从社会的角度看,惩罚女孩也是保证他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完成了对个例的浅层分析。

3

冷面助力于个人的成长,同时它也匡扶着社会里岌岌可危的正气与希望。试想:如果社会上只剩下老好人,那么世风会成为什么样?显然,那样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人情比法大”的、毫无秩序可言的世界,因为当社会责任可以通融,甚至可以赎买,它就显得无足轻重。它会导致我们产生一种错觉:杀人放火,奸淫掳掠都可以在事后弥补。而实际上,一切的恶行都已发生过,一切弥补都来得于事无补。冷面的存在,正是在引导这个社会将所有邪恶防患于未然。它会让人们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敬畏,进而向善,进而规矩。尤其是对于女孩子为代表的少年,通俗而言的“祖国的花朵”,这种灵魂的建设便显得更为远大而深沉。

点评

 

分析事件的社会意义:不因人情而忽视法律,使人敬畏法律,进而向善。完成了对个例的深入分析。

4

当然,冷面不是咄咄逼人,不是一味苛刻,它应当是建立在善良基础上的循循教导。毕竟,“冷面”是“热肠”的外在态度。以冷面对孩子不是恫吓他。不是让他恐惧规则、抵触责任、而是要让他绽放出更有担当意味的笑容。同时,我们还要记得宽容。冷热合宜,考虑周详,才是“冷面”的最高理想。

点评

 

防止观点偏激,修补观点漏洞,完成了对问题的辩证分析。

5

 温柔有很多种,可以是轻声细语,可以是春风满袖,但适当的冷面与冷语,有时才是最具有长远价值的那一个。

点评

 

结尾点题,重申观点,简洁清楚。

总评

这是一篇经典的五段式议论文。引入材料——对材料浅层分析(点)——对材料深层分析(面)——修补观点漏洞(辩证)——结尾点题。非常适合高一的同学来模仿,学习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文采和创新的观点,但也达到了议论文的基本要求。

 

第十五篇书信体时评类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快递小哥”驾三轮不小心与一辆黑色京牌轿车发生剐蹭,被该轿车驾驶员边辱骂边连续掌掴至少五次。这场景被围观者用手机拍下并发到互联网上。快递公司总裁见此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配再做公司总裁!”其公司随后称将坚决依法维权,并不同意调解。公安介入,打人者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该事件引发网友各种评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给快递小哥、轿车驾驶员、快递公司总裁、围观者、网友等诸方中任一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致快递小哥的一封信

1

亲爱的快递小哥: 

你好!我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了解到你的事后,我迫切地想要写下这封信给你。你的伤情如何?没什么大碍吧?我为这个轿车驾驶员的野蛮行径而愤怒,为你所经受的一切而痛心。

点评

开门见山,有问候,有关切,有态度。

2

这件事本身必然将成为你无法磨灭的阴影,后期持续的高关注度和高曝光度更无数次地撕开你的伤疤。你面临的不仅是飞来横祸,更有铺天盖地的关心问候。即使大部分都出自好意,但这一切都会化为压力压在你身上。假使你真的有压力感,我想说,你比我年长,关于生活,我懂的远不及你。但我知道,经典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理论:压力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对待问题的态度。

点评

对事件对当事人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讲道理、谈观点时忌讳偏激、自大、以长者口吻教训他人。适当运用让步、转折、假设关系的复句,可以让说理更亲切合理。

3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忍胯下之辱,处于劣势之际忍耐,得以自保,才有后来的成功之路,才有后来的大将风范。你身上便有宝贵的忍耐,有一段未来在等你。因此我希望你能继续对生活、对明天充满希望。

点评

一句名言、一个典故,完成对当事人的宽慰和劝勉。

4

你的一个“不小心”引来掌掴之祸,究竟你的“不小心”刺痛了谁的神经?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人。

点评

用过渡段,引出下文对服务人员生存状态的分析。

5

当今服务行业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行业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许多人自恃顾客就是上帝,经常毫无理由地刁难服务人员。服务与被服务的氛围,会给被服务者带来莫名的优越感。医生、护士,被人拳脚相向;小摊贩、清洁工,被侮辱的新闻层出不穷。

点评

联系现实,列举现象,提出服务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的现状。由个例扩展到社会现象,分析逐渐深入。

6

每个职业都应该得到尊重,因为都曾付出了汗水和劳动。毛泽东说过,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面对发难,决不妥协,以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黑人同胞为诉求合法权益浴血奋战,女权主义者为追求男女平等不懈追求,以上两者至今已卓有成效,但他们中不少人仍在继续燃烧生命,只为促进社会更加文明。小哥,你要有永不妥协的信念,我坚信对服务人员保持应有的尊重一定會成为社会共识。

点评

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列举成功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而且可喜的是,改变已在发生。我佩服你的老板坚决维权的态度,佩服他的挺身而出,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作家刘瑜说:“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仅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他的勇敢发声,正印证了社会在进步。

点评

通过肯定快递老板的做法,证明了面对暴力,诉诸法律的可行性,同时也照应了材料,不丢议论的角度。

8

不放弃,不妥协,乃最美姿态。伤痛正在淡去。听,春风正在走近。

                                                     关心你的朋友 xxx

                                                        2016年9月4日

 

总评

书信体作文首先要注意格式,其次要注意语体特征。给人写信,不能过多使用书面语,要适当运用口语,加入第二人称,与收信人交流互动。此外,对事件的分析仍依照普通时评作文的分析逻辑。包括,引入事件、表明态度、分析实质、分析影响、提出建议、表达愿望。(张帆老师点评)

第十六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校为解决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在学校门口长时间占道、乱停乱放的问题,采取了多种办法,效果均不佳,最后只好与交警部门联合行动,对凡停留超过15分钟及乱停乱放的车辆进行拍照和抄牌,随后将相关家长名单及车牌号码发到家长群中,并要求相关学生督促家长改正,还将此违规现象与学生及班级评优评先等挂钩,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学校门口的停车乱象得到解决。对于此举,有人拍手称赞,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拆分信息,进行判断

1、私家车在学校门口长时间占道、乱停乱放。(错误)

2、与交警部门联合行动,对凡停留超过15分钟及乱停乱放的车辆进行拍照和抄牌。(正确)

3、将相关家长名单及车牌号码发到家长群中,并要求相关学生督促家长改正。(值得商榷)

4、将此违规现象与学生及班级评优评先等挂钩。(值得商榷)

立意及范文

       私家车乱停是不对的,不能因私废公,学校与交警联合维护交通秩序是正确的。然而,将相关家长名单及车牌号码发到家长群中,则暴露了学生和家长的隐私,并不可取。将违规现象与学生及班级评优评先等挂钩,也加重了学生好老师的负担,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处理问题要有法治精神,同时也应顾及人文关怀。

外法内儒治乱象

       针对私家车为接送学生而长期占道且乱停乱放问题,学校与交警联合行动,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使乱象问题得以解决。对此,各方反应不一。而我认为,学校此举虽稍有不妥,但总体上彰显了我国外法内儒的治事精神,可点赞表扬。

       私利犯公,则法护公益。公与私的利益冲突一直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很多时候,谋取私人利益并不能算是一种错误,但若是为私利而害公益,则可视为不当之利了。试想,若人人为私,公益何在呢?个人的利益最终又如何保全呢?父母爱子,以私家车接送本也无可厚非,但众人皆以车送人,造成学校门口拥堵,严重妨碍他人正常出行,则此事已属违规行为。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办法来缓解,但并无效果,之后才不得不联合交警采取行动,这也实属无奈之举了。

      法不行,则信不立。或许有人会说,都是为了送孩子上学,如此强硬,实在太过于冷酷无情。但早在战国时代,商鞅徙木立信就指明了法的特征,即法律法规从一“出生”就具有公信力和强制性。如果人人都为私利犯公,以为所犯不过小错误,父母何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果人人都以逃避法律约束为得意之举,法律的权威如何能够保证?社会的发展如何能稳固有序?如果我们为了接送孩子上学方便,能够心安理得地违法,还振振有词地试图商量法律法规这一底线,那在别的领域,是否还会有为了各种“方便”而大开法律后门呢?

       以人为本,儒顾人心。法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但过度使用往往可能会伤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所以,在讲求以人为本,和睦相处的今天,我们仍需坚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并以此来缓和人际冲突、家校冲突。而关于私家车的乱停放乱放问题,学校联合交警使用法律法规来解决,是可以被理解和支持的。但将此事中违规家长的姓名和车牌公布于家长群,且把家长违规与班级管理挂钩,实有不妥之处。一方面,学校的行为有可能已经侵犯了家长及其孩子的隐私权。另一方面,此举让孩子承担了太多外界压力,可谓不智。激化孩子、家长、老师之间的矛盾,过于功利而缺乏人文关怀,可谓不仁。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矛盾的处理,单靠法治则过于粗暴,单以儒治则显得懦弱。而内儒外法,既规范了秩序,又照顾了人情。如此,还学校一片安宁,还社会一份和谐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素材1

      巴黎市的南城区,曾是巴黎市最脏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总是乱扔垃圾。官方不断加大处罚力度,但仍然无效。 

       就在大家都有些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在南城增加一些特殊的垃圾桶。这种垃圾桶的模样设计类似于一个篮球场上的篮筐,然后在“篮筐”套上袋子,人们只要将垃圾像投掷篮球一样“投篮”进去就好了。事实证明,这种垃圾桶很快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人们像热衷于看乔丹打篮球一样热衷于“投篮”,南城区的街区卫生状况发生了大逆转,很快成为了巴黎市比较干净的区域。

素材2

       在交通岗等红灯是一件让人烦躁的事情,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秒,却往往令人度日如年。及时有协警约束,也总有人行人闯红灯过马路。最近有一段视频:某个交通岗的信号灯可以投射人的舞蹈动作,只要有人进入特殊的小屋做动作,他的倩影就会被投射到交通灯上。当红色的小人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时,等候通过斑马线的人立刻被吸引而不再着急过马路,几乎没有人再闯红灯了。

 

第十七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三则新闻,它们分别为“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主办方宽容12岁男孩无意损坏珍贵名画。

     这三则新闻均为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事件,体现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的温暖。

     第二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第一,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第二,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两个关键词,阐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第三,把选择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温暖所在。如果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写“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内容,则属于偏离题意;如果没有做出选择判断,只是分析了三则新闻的温暖,则亦属于偏离题意。

范文

最暖是温情

     三则新闻,读罢均令人动容,或为之鼓掌,或为之感动,但若问我们哪一则最有温度和人情味,则无疑是珍品画展主办方那润物细无声的温情。

     “油条哥”多年坚持不用有害油,诚信经营,良心做人,在这个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当下,确实难能可贵,但诚信经营、良心做人难道不是一位商人所必须遵循的底线吗?当底线居然也成为了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最高标准的时候,你所感受到或许不是那初读的暖意,而是那充满荒诞与反常的寒意。而面对那苦等了两个多小时,只求和儿子见一面的老父亲,我眼泛泪花,内心感动,但唯独感觉不到温暖。这是一位勤勉敬业的儿子,这是一位父爱如山的父亲,理性告诉我应该要为之点赞,但感性的我,更希望儿子能抬一下头,看一看那等待多时的老父亲。而儿子最终看到那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的老父亲,想必也会潸然泪下,那泪中,有感动、有愧疚、有深情,但在儿子的心里,或许并不温暖。

     而珍品画展的主办方,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流,因为面对那不慎损坏名画的12岁男孩,本可按章处理,报案索赔,追究责任,毕竟那是一幅珍贵名画,虽非无意,但确实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是主办方却没有,因为名画再珍贵,也不如人心珍贵,何况那是一位才12岁的男孩的纯真心灵。他才刚开始用他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温度,用他的眼睛去仰望这个世界的光明,而这一切,随着那不慎的一跌,都有可能被严苛、惊吓所取代。法规不外乎人情,一个没有温度、没有人情味的严苛处理,虽合规合理,但如果缺乏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呵护,那么其意义、价值便大打折扣。而主办方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面对珍贵名画的被损失,此时此刻,算计的不是自己的损失有多大,而是用满怀深情的方式呵护孩童那敏感而纯真的心灵,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对这个世界抱以足够的善意,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宽容,在这个人心冷淡、信任缺失的年代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这个世界,有必为之事,如“油条哥”的秉持良心、待人诚信,这本应为生活的常态;也有应为之事,如那忙得抬不起头的医生儿子,勤勉工作,这是职责,但职责之外,我们也希望能感受到更多的温度与人情味,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为难为之事,如那主办方的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则尤其令我们动容,令我们感动,因为此处的温度与人情味超越了个人的私利与得失。此次珍品画展,展出的不仅有那珍贵的名画,更有那暖人的温情与宽容理解的人情。最暖是人心,温情涌动,世界便不再冷漠,人情依旧,彼此便不再隔阂。

     因此,无疑,主办方的温情与人情是最暖人心的,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在这乍暖还轻冷的时节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暖意。

 

第十八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家企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 
     做一个追随者有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因为追随者有领先者领跑,所以前进的道路明晰;还有后发优势,在汲取领先者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少犯错误。
     三星公司,在通讯电子领域,多少年来把紧紧跟随领先者作为一大战略,它追随过苹果公司的创意和设计,包括它的制造,但也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和独到之处。

                                                          ——《人民日报》
      对于“追随者”和“领先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①我欣赏领先者,不断创新进取,朝气勃发。

②我欣赏追随者,勤勉学习,不断成长。

③我欣赏先做追随者,再做领先者的人。模仿不是宗旨,超越才是目的。

④我欣赏既是追随者又是领先者的人。懂得取长补短,不忘坚持自我。

 

 

 

 

 

 

范文

领跑者:划破黑暗的第一缕晨曦

     有人说,当追随者,是为后来的超越;而我认为,每一个领跑者都独一无二,他们的精神、意义不可超越,因为他们的成就属于一个时代。

     倘若把没有革新没有改变的世界比作长夜,那领跑者就是第一抹划破黑夜的晨曦。在迎来黎明的路上,有人会成功,也有人会倒下,甚至付出生命,正如哥白尼,正如布鲁诺,但是更多的人,沿着他们领跑的路,冲出了愚昧。

     的确,就个人的发展而言,也许当个追随者的人生更为惬意和轻松,不需承担太多压力,只需沿着领跑者的路一路走下去,荣誉便唾手可得。但就社会的意义而言,领跑者的失败甚至比追随者的成功更具有意义,有一名科学家曾感慨:“至少我为科学排除了错误选项。”是的,领跑者的作用恰似路标,指引着那些追随者绕过艰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更是让人心生敬意。就如没有达尔文对“特创论”的先行怀疑,人类将永远不能理解“自然选择学说”;没有哥白尼发起的对“地心说”的质疑,就没有“太阳中心学说”的确立;没有莫奈,世界从此失去“印象”的美;没有马可尼,也就没有了今天科幻小说的发展……每一个领跑者,都是一次革命的起点,也将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被马克.吐温认为是“火星人”的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就是这样一位领跑者。他对电磁的认识可以说是亘古未有,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能把电与磁玩到神乎其技的伟大疯狂科学家,为了留住他,美国不惜动用国力,耗费巨资支援南斯拉夫建设,以使他在美国继续搞研究。他一生创造了一千多项发明,他发明的“交流电”、“无线电”等一大批新科技,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其实,领跑者的不可超越之处不只在于他们是开拓者和指路者,更在于他们是英雄精神的传承者。义无反顾者,往往因其信念之坚被奉为英雄,而领跑者就是这种英雄。(从新的角度进一步论证)跑马拉松的人对此往往深有体会,领先者往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要权衡速度的快慢,要规划节奏,要永远以最旺盛的斗志冲在最前,他是孤独的,追随他的人以他为标杆,而他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

     或许,每一个追随者最后有可能会如蚕蛹化蝶,成为下一个领跑者。但当他领跑的时候,那种勇气与担当,那种精神,又成了追随者们仰望的标杆。放大来说,不止马拉松的领跑者,每一个领跑者都是这英雄精神的传承人。其实,他们可以放弃,只要退后一步,从领跑者变作追随者,一切都将不同,不用承担那么大的压力、不用耗费那么多的心力……

     但他们选择坚持,从本质上,他们就是时代的缔造者。他们的行为超越个人的荣辱。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乔布斯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就是国家崛起、自由平等、社会进步的动力。领跑者,恰如刚好天塌地陷时的高个子,撑起人类进步的天空。

     然而如今,越来越少的人有勇气挺身而出成为领跑者,这导致了“中国制造”早已打通国际市场,“中国创造”却始终起色不大。中国制造业,追随者甚多,领跑者甚少,甚至有些人从追随者变成了剽窃者,复旦大学招生视频抄袭东京大学,前北大博士于艳茹论文抄袭,说到底,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勇气担当的缺失。

    愿更多的人像那些我们敬仰的领跑者,用勇气担当用责任划出黑暗中的一抹亮色!

 

第十九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青海某学生以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就读,他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欲生”,后来退学转入北京某技师学院。从全国著名高等学府退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广泛的争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摒弃传统观念 学艺报国

1

       青海某学生以优异成绩进入北大就读,却因不适应而转入某技校。这一做法虽令人不解,却让人深思。而我认为,我们要摒弃传统观念,学艺报国。

点评

       此段先引述材料,后明确提出观点,表明态度。语言简练,很符合当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开头要求。

2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传统观念中坐井观天,认为只有进入名校将来才有出路。殊不知时代在变,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有所不同。

点评

       此段先破后立,先批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进入名校将来才有出路的错误想法,而后提出变化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角度论述中心论点。

3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不知灵活变通,不会将学到知识适用于实际,等到步入社会,才发现自己毫无用武之地。何不摒弃传统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不将自己囿于这并不与自己相融的世界里?该青海学生以省理科前5名的高考成绩进入北大,但却在北大“痛不欲生”,果断选择退学进入技校学习,这不仅是他正确的认识自己,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表现,更是他懂得把握时代潮流的智举。

点评

      此段也是先破后立,先批评当代教育与实际相脱离的做法,而后分析青海学生的做法,肯定他的果断与明智,从教育这个角度论述了中心论点,颇有说服力。

4

       当今社会就业问题紧张,就业难成为许多毕业大学生的拦路虎,而那些毕业地技校,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却成为“香饽饽”,务大企业争抢着录用。从这一对比上看,学艺报国未必不是明智之举,社会上所需的技术型人才缺少,而高等学府毕业出来的学生却无用武之地,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点评

      本段从当下就业的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用对比论证的手法,虽论断有点以偏概全,但仍有说服力。

5

       我国是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要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需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军。要成为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在当前来说的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的。高等学府毕业生可以为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而技术人才才是为这些理论前赴后继的“火车头”。

点评

     本段从国家发展的现状角度进行阐述,对我国当下的时代脉搏把得很准,不关心时事的学生很难写出这样的文字,所以写得难能可贵。

6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的播出,引发了众多人对工匠的关注,“工匠精神”一词一度成为热词,而“单招”一词更是成为宠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工匠的重要性,“大国工匠”更是令人敬仰,航天火箭零部件的制作,毫米之差的苛刻要求,正是这些技工用他们的双手为我国的复兴之路添砖加瓦,全中国人为之感动!

点评

       此段联系实际,进行拓展,事实胜于雄辩,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7

       该青海学生的目光长远,判断明确,为很多在技术方面有兴趣和能力的人才开了好头,并不是只有出身名校的人才对社会有用,学艺也能报国。

点评

       本段回收,小结了以上第二段至第六段的阐述,呼应题目和开头,突出了观点。从第二段至本段,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要摒弃传统观念,学艺报国的观点,作者多维度地进行反复论证说理,破立结合,说服力强。

8

       由此学生的选择是否可以看出教育的漏洞?学校的教育方式、教学内容过于死板空洞,数载的寒窗苦读最后却选择了技校。因此,不仅家长和学生的观念需更新,学校的教育也应与时俱进,目标不应仅是名校,更应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和考虑时代所需。

点评

       本段主要从怎么样摒弃传统观念,学艺报国这个问题来阐述,作者给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更新观念,二是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三是考虑时代所需。作者没有详细阐述,而是略写。

9

       学艺报国亦是众多出路的一条,与其如白领般每天忙忙碌碌,不如当一个蓝领用双手为这个世界增光添彩。

点评

      这个结尾不好,有职业歧视之嫌,还不如来一个呼应开头的平常段落,虽无新意,但也平稳。

 

第二十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秋节前夕,家住湖北某小区的黄斌老人收到一盒其女儿快递来的月饼。老人诧异之余,当即给女儿打了个电话:“不就隔一条江吗,还懒到要别人代劳?中秋节不回来算了,寄什么月饼?我和你妈又不缺一月饼。”没等女儿解释,老人就挂断了电话。

       对于老人或女儿的行为,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切分信息

信息一:中秋节前夕,黄斌老人收到一盒其女儿快递来的月饼。

追溯:女儿对父母的牵挂、 孝顺

信息二:老人诧异之余,当即给女儿打了个电话:“不就隔一条江吗,还懒到要别人代劳?

追溯:父母对女儿同城过节不回家不理解、不满意

信息三:中秋节不回来算了,寄什么月饼?我和你妈又不缺一月饼。

追溯:不缺月饼缺什么?缺精神安慰,缺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信息四:没等女儿解释,老人就挂断了电话。

追溯:有点小情绪

捋清关系

       信息一是事情的起因,信息二、三、四是在信息一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因为住得很近的女儿中秋节只寄了一盒月饼而没回家看看老人,老人对女儿的做法很诧异,给女儿打电话,在电话中对女儿没回家有点小情绪,没等女儿解释就把电话挂了。

写作提纲

 题目:只见“月饼”不见人

第一段:两句话概括材料并提出问题。

第二段; 分析女儿不回去的原因,指出其不回去的不合情理性。

第三段; 分析老人的话,过渡到对“懒”字的分析。

第四段:对“懒”字进行概念厘定,揭示老人诧异的原因。

第五段:由浅入深,揭示老人不等女儿解释就挂电话的原因。

第六段:强调儿女回家看看不仅仅是义务,更是责任。

只见月饼不见人

1

       中秋节前夕,湖北某小区的黄斌老人因其女儿快递回一盒月饼而人没回家感到很诧异,打电话给女儿声称不缺这盒月饼,没等女儿解释就挂了电话。女儿寄月饼回家,本是一番孝心,老人为什么很诧异呢?

2

        诚然,女儿寄月饼回家也是牵挂父母、孝顺父母的体现;但住得很近的她,拿着月饼回家看看老人不也是很方便吗?也有可能女儿很忙,那也没关系,提前给父母打个电话,说明原委,又有哪个父母不体谅儿女的呢?也有可能是出差在外,看到这盒月饼很不错,就想让父母尝尝。果真如此,这份孝心值得点赞;即使如此,也应该提前打电话给父母说清楚原因。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就算迫于工作需要,不得不出门,以致于中秋佳节也不能回家看看父母,那先打电话总是可以的,免得老人祈盼。

3

       老人还说,不缺这一月饼。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当下,不缺不足为奇。但问题在于:这是老人给女儿打电话时说的,而这盒月饼还是女儿送的,这就意味深长了。如果老人不缺月饼这类物质用品,那缺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老人的话语中来寻找端倪。

4

      先看看“不就隔一条江吗,还懒到要别人代劳?”这句话,一个“懒”字值得玩味。“懒”字意味着老人对这种行为的不认可,“懒”字意味着老人先入为主判断女儿是在家里“懒”得出门。倘若老人的判断正确,那就勿怪老人生气了。近在咫尺却让老人产生远在天涯的感觉,老人能不生气吗?退一步来讲,就算老人判断不正确,你确实有事脱不开身,你难道就不能先说明吗?

5

       再看看在老人认为女儿“懒”后,又说“我和你妈又不缺一月饼”这句话,就更值得深思了。如果老人不希望子女给自己的只是诸如月饼之类物质,甚至认为不缺这些物质时,那缺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精神抚慰。对于老人而言,在中秋佳节最期盼的是什么?是与子女团聚。团聚情节是流淌在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这里面蕴含对团团圆圆、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的渴望。在黄斌老人看来,近在咫尺的女儿“懒”得回家,只象征性寄一盒月饼表示孝心,是女儿在敷衍自己,这份孝心自然就成了窝心。

6

       然而,让人揪心的是,类似于老人女儿的做法并非个例,而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儿女们可能有各种原因不能陪老人过节,但一定要记得:要“常回家看看”。这不仅仅是义务,更是责任。希望天下的儿女,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常回家看看,尤其是团聚的节日;千万不要让“只见‘月饼’不见人”的现象成为常态,而寒了父母的心!

行文思路解析

       文章开篇简要概括材料,提出一个问题:老人为什么很诧异?接着肯定女儿寄月饼回家是牵挂父母、孝顺父母的体现。然后试着从多角度分析女儿没回家的原因阐释了无论什么情况也该先告知父母,免得父母祈盼,来说明老人诧异的原因。再接着从老人的话语来分析老人的心理,紧扣一个“懒”字行文,对“懒”字进行层层厘清并做正反对比,自然而然归演到“团聚”“孝心”“精神家园”“文化基因”等层面,进一步说明老人诧异并直接挂电话不给女儿解释的原因。文章结尾指出“类似于老人女儿的做法”这种状况的相对普遍性,体现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忧虑,并希望天下的儿女,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常回家看看,升华主题。

第二十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

       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以专长跨界创业,上佳之选

1

       正一步步向前发展的当代社会中,大学生毕业以后的择业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焦点的话题之一。有人认为大学生应当依靠自身所学进入上流职位,也有人认为职业不分贵贱,应该以兴趣为主。对于材料中小朱遇到的问题,我表示对他的观点的支持。我认为利用自身的专长进军另一个领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因为跨领域的创业是富有价值的,这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简略分析,提出观点。(大家可以模仿蓝字标出的句式哦)

2

       首先,就小朱而言,他有着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做电商的工作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况且他的父母已然养蟹多年,如果进行网络销售,那么蟹的来源以及质量都有很好的保障。这样的条件很可能就使小朱的电商不断发展,或许小朱的卖蟹电商会使他扬名立万,独树一帜。正如北大才子创立了“一号”市场,包含了一号土猪、一号土鸡等如今畅销的农产品品牌,“一号”的老板便是北大经济学院专业毕业的,他运用自己的经济学头脑,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军农产品行业,将“一号土猪”打造成为名振全国的优质土猪肉,这也让他声名大起,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倘若他当初只是拘泥于自身的专业而进入证交所之类的机构工作,怎会有今日的辉煌?

点评

       分析问题条理清晰,运用同类事件作为论据,有说服力。正确的思路,取得了好的结果——实现人生价值。

3

       小朱也是如此,如果小朱只是局限于做一名网络工程师,他也许就在这个职业终老,反之,若以他的专业进军蟹行业,何尝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呢?

点评

      运用假设论证,引发读者的思考。值得借鉴。

4

      跨领域创业不仅能实现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小朱的电商卖蟹,无疑给了螃蟹一个新的销路,这不仅使小朱一家的蟹店壮大,也能带动整个蟹行业的转型升级。小朱以他的互联网专长,带动了整个蟹行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这又何乐而不为呢?科技巨头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军围棋领域,创造出了击败人类的阿尔法狗,同时也推动了围棋的发展。地产巨头万达集团利用其资源的优势进军足球行业,引发了国人对国足的关注。这不也体现了社会价值吗?小朱的电商卖蟹前景广阔,社会效益估值高,是绝佳的创新。

点评

      升华观点,由个人到社会,有个例分析到整体行业分析。运用同类事例加强说服力。(时评类作文也可以用事实论据)

5

       利用自身的专长优势,进行跨领域创业,乃上策上佳之策。我支持小朱,也希望更多像小朱一样的跨领域创业者不要犹豫,勇敢前行!

点评

      再次申明观点,发出倡议。

总评

       文章起笔高屋建瓴,把小朱择业创业的选择放在现实背景中思考,因事即理,立意上凸显问题的社会针对性和现实的高度。开头简单概括材料后引出观点:“利用自身的专长跨领域的创业富有价值”——这是材料理解非常精准地审题立意。然后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层面总领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一目了然,纲举目张。文章主体部分的关联词用得非常到位,增加了文章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如,第二段开头的“首先”一词,阐述专业与创业结合的理由;第三段的“如果”“反之”,体现论证的思维严密;而第四段的“不仅”,作为第二个理由承接上文,同时论述方向由创业的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做了一个横向拓展,使得文章内容上做了一个深度的拓展,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本文例证丰富,北大才子“一号”品牌、阿尔法狗、地产巨头万达足球行业三个例证,点到为止,从不同角度的论证和丰富了考生的观点。

 

第二十二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

 据媒体报道,自从“奖孝金”制度推出后,许多子女前来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有的子女以前一个星期来一次,现在变为两三天来一次,以前两三天来一次,现在几乎天天过来探视。

     然而,在一家门户网站所做的调查中,近半数网友认为护理院没有必要设立“奖孝金”制度。

面对护理院此举,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想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物质化的悲哀

1

       “奖孝金”的出现、“微博打赏的兴起、朋友圈中“给红包看照片”的流行,这些无不让我们感叹日常生活的“物质化”。诚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化”不可避免,但当我们切身体会到“万事朝‘钱’看”的尴尬时,“物质化”的悲哀也扰动我们日益空虚的心灵。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联系类似事件,指出材料中问题的实质。

2

       护理院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让老人多拥有一些亲人的陪伴,这种激励制度在短期内十分有效可行。但从长远角度看,实在是不可取。不知他们是否有想过,那些孤独而敏感的老人得知一切后,会是怎样的伤心?不知他们是否有想过,那些真正关心体贴的儿女被“表扬”后,会陷入怎样一种“道德陷阱”?真正的孝道,如何用金钱来衡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孝”文化,难道也要被“物质化”,被当作商品来贩卖吗?

       答案显而易见。

点评

       分别从护理院、老人、子女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问题,答案不言自明。

3

      “物质化”无过,犯错的是人心的“物质化”。前段时间争论很大的“扶不扶”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大体现。摔倒的老人,扶起来,害怕被敲诈,不扶,于心里也过意不去。可这本不过是有一次意外,竟让全社会的心都动摇!大家都害怕被索赔,害怕被诬陷,所以有了老人倒地24小时竟无人理睬。在生命和赔款间,人们竟做不出正确的选择了,对财物的重视超过了对生命的重视。这样的“物质化”,岂不可悲?

点评

       由材料引申开来,提出问题的实质——人心的“物质化”,并以社会现象举例。

4

       我们无法阻止社会的“物质化”,可我们的心灵不能被“物质化”!“物质化”的心灵,既无法感受诗仙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也无法感受诗圣杜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社会责任感。

点评

       指出人心“物质化”的危害。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是中华民族应有的胸怀。护理院若要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还是要真正唤醒亲属们的孝心和真心。这份孝心与真心与钱扯上关系,变得“物质化”,就好比放坏了的鸡汤,纵使原本再有营养,变了味,也就再难以下肚了。

点评

       提出解决材料问题的方法,不让话题脱离材料太远,完成材料所给的“任务”。

6

       仅有物质的发展,并不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所以我们要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是植根人民和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最重要的是激发人民的主体意识,某些地方将文明创建活动归结为物质发展的比拼,既是可笑的,又是可悲的。只为物质奋斗的人生,谈何价值?只拥有物质的人生,谈何幸福?

点评

       将话题归结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分析,升华文章的主题。

结尾

       雪是冰的,扫雪人的心是暖的;石头是硬的,雕刻者的心是柔软的。他们的全神贯注与用心良苦,是“物质化”的对立面。

       别让“物质化”成为一片挥不去的阴霾,笼罩在人们的上空。用爱与奉献化为阳光,而不是只站在角落感到悲哀。

点评

       提出倡议,语言优美。

总评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孝文化,难道也要被物质化吗?”——本文由表及里,观照“奖孝金”背后所反应的“物质化”现实,认为“护理院激励制度从长远看,不可取”。后文结合“扶不扶”的事例,论述人心如此“物质化”的悲哀,从而发出“我们无法阻止社会的物质化,可我们的心灵不能被物质化”的呼吁,紧接着就问题的解决提出看法:“要真正唤醒亲属们的孝心和真心”,并在文末联系“文明创建”活动谈社会文化对人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了文章的张力。

       本文论述内容比较集中,观点辩证,结构完整,感情真挚,语言较流畅。但个别语句欠斟酌,存在不够精练和语病的问题。

        【总评:黄金萍】

 

 

 

 

 

第二十三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广佛中学,有一所自助式图书馆。这里无门、无管理员,借书、还书、借多久、什么时候还,都是靠师生自律。年终盘点,原来十万册图书变成了十万六千多册,当然,虽然增加了六千多册,但原有图书仍有丢失的。此事由微博传出后,“广佛文明网”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以“‘无门图书馆’的诚信之门”为题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引发热议。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别出心裁的诚信教育

1

      近日,一所自助式图书馆成功地在微博上刷了屏,这所自助式图书馆伫立于某中学的校园中,它无门无管理员,还书借书皆凭师生自律。其虽无门,实有诚信之门死守。在我看来,这是一场独特的诚信教育,也是对多年来学生所接受的诚信教育效果的一种检验。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说明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指出问题的实质——诚信教育和诚信教育效果的检验。

2

      将信任还给大家,成就自律好品性,开创诚信新纪元。有别于传统的诚信教育中所采用的理念灌输、严规把守、监视防范等老套路,该校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诚信教育方式——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来当行为的审判人,自己来做灵魂的修理师。这看似完全自由开放的图书馆,实则被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和诚信之门严把关卡。这基于学校对每一位同学自律性与诚实性的充分信任,我认为这已经是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而学校仅起一个创造诚信氛围、引领诚信作风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当学生被强行赋予了信任与自由后,出于人人皆有的自耻心和上进心,这相当于对他们诚信行为的一大鼓舞,这种鼓舞自然能大大激发人们诚实守信。

点评

      具体分析这种诚信教育的实质和好处。学校引领好风气,给予足够的信任,鼓舞和激发诚信品质。

3

      事实上,与自助图书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英国的自助地铁站。所谓自助地铁站即买不买票全凭民众的良知,地铁入站口不设任何检票关卡,买票与不买票的人皆能出入自由且地铁上不设检票员。最初试运的自助地铁站不仅没有任何亏损反而因为这种充分的信任感而吸引了大量客源,所以最终英国政府决定将全部地铁站皆设为自助地铁站,这自然为政府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可见,当民众素质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这种全开放式的制度着实为一计良策。

点评

      时评类作文不是不能使用论据,而是要使用与材料事件同类型、高度契合且具有时代感的事例作为论据。

4

       然而反观中国近年不少令人失望的道德新闻,在社会上大规模推行自助图书馆恐怕仍不合时宜。但在小范围内与传统诚信教育方式相辅相成、互补互助倒是能起到更好地效果。该校园中的图书馆就能起到检验传统教育的效果。虽然原有的图书仍有丢失,但我认为这是正常的状况,只要没有丢失的图书多余增加的图书,就证明该校师生的诚信已经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只要坚持自助图书馆的方式,辅以传统诚信教育的熏陶,将自助图书馆作为检验与提升的工具,日积月累,必能感化那些尚未入诚信之门的学子,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道德风貌。

点评

      论述语言严谨,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分悲观,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寄予希望。

5

       我认为在小范围内推行这种自助式公共设施,并在社会上进行诚信教育的宣传,则中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可计日而待,中国也有肥沃的道德土壤去滋养大规模自助式设施的运行!

点评

       由自助图书馆延伸到其他自助公共设施,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总评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有清晰的逻辑;没有新颖的立意,却有严谨的说理。面对一个社会事件,懂得分析,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能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不偏激、不妄想,这就是优秀高中生的思维。作文主要看的是文采吗?我觉得,看的是思维。(张帆老师点评)

 

 

 

 

 

 

第二十四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钱江晚报》报道,2006年内蒙古地区理科高考状元石悦,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在北京大学深造。读研期间拿到国家奖学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却最终成为网络游戏直播者,目前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109万关注,新浪微博90万粉丝。回首自己的人生,她说导师的话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告诉我,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来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扑灭你心中的小火苗。”“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真的是会从跟随心声走的每一步里开出花来的。”

你如何看待她的人生选择?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生不设限

1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在许多的人异样的眼神中,石悦选择了一意孤行,这种“疯狂”的行为得到了多少人的支持我们可想而知。我非常佩服石悦的勇气,十分支持她的选择。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说明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观点明确。

2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言:“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我们一直都生活在镣铐之中,在父母的期许之下成长,竭尽全力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学习,我们整日埋头在书海中,忘记了初心,似一个牵线玩偶,拿线的人是父母,我们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因为他们是为了我们,所以大多数人都有着标配式的人生,安稳舒适。

点评

分析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现状:标配的人生。这种标配未必是我们想要的人生。

3

石悦是一个能从丝线捆住她双脚而挣脱出来的人,如常人所想,她应该毕业后进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比如科研,为祖国奉献,这才不辜负国家给她奖学金的期望,但她却选择了成为一名网络游戏直播者,这其实让我也有点大跌眼镜,多么“low”的一个工作!安全不配她拿着清华、北大学位学霸的气质。但她的一句话似乎摆平了所有的质问“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拥有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石悦是自由的,她跟随了自己的心,在这背后她又背负了多么沉重的压力。她是勇敢者、是摆脱现今中国大学生趋于标准化生活的少数人之一。

点评

具体分析石悦的选择的积极意义,虽然支持石悦,但态度严谨,从追求自由这一点入手,强调人生的选择权。

4

有的人可能认为石悦年纪轻轻,做事不思量,是对自己、对亲人不负责任的表现。莱格曾言:“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石悦很清醒,她不喜规律化的生活,她认为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

点评

适当反驳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弥补自己观点的漏洞。这一点是写议论文尤其要注意的。

5

曾经一位名人在北大做演讲时说过这么一段说:“在你的所有原子经典力学第二定律重归大自然以前,希望它们感受到她领略过人性的可爱。”人的一生短暂,何必让自己拘泥于枯燥的生活之中呢?作为年轻人,我们不仅要踏实也要自由。

点评

恰当地引用名言,一句顶百句。借势重申自己观点,同时也没有否定“踏实”的重要性,思路严谨。

6

其实,改变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改变之中我们会突破极限。石悦的这种改变和一对夫妇极其相似,这对夫妇就是《侣行》的二名主人公,他们将卖包子开公司所挣的钱去到了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最危险的火山,去索马里探险……他们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选择了放弃,走了不寻常的道路。

点评

时评类作文最好运用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作为论据。观点由“改变”递进到“突破”。

7

歌德说过:“我会的事谁都可以,但我的个性却唯我所独有”,何必“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跟随自己的心去做事。人生不设限,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

点评

结尾再次恰当地引用了名言,顺势收束全篇。

总评

作文材料就是一个适合展开辩论的话题,正反双方都有道理可讲,我们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时,有必要同时考虑可能出现的对立观点,在行文过程中注意适当弥补自己观点的漏洞。注意,不要激烈地反对对立观点,因其本身具有合理性,你一但全力去否定它,你的观点就容易偏激,适当对其让步,再强调自己观点更为合理,就会显示出态度的严谨,你的议论反而更加有说服力。(张帆老师点评)

 

 

 

第二十五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推出“最佳公益行动”评选活动,下列三项公益行动被推荐参加评选:

(1)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将“爱心饭菜”的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幕单领取免费食物。“墙上的餐桌”既为助人者提供了方便,也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

(2)某公益组织制作了主题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绘本书,书中绘有十几种已经灭绝动物的卡通图象,这些动物共用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

(3)网友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发起了“众筹扶贫”公益行动,在网上雅送贫困山区出产的绿色农副产品。这项公益行动让更多的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也让城市居民能够买到放心食材,实现了双赢(众筹:即大众筹资,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

上述三项公益行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趣的公益才最佳

1

在经历长期的蛰伏之后,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国人的公益意识也日益苏醒。某报所推出的“最佳公益活动”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普及之举。在我看来,第二项活动最有新意,因为它借助新颖的形式,巧妙地向社会大众传递了主办者的公益理念.

点评

      开篇引入材料,亮出自己的选择。国人“公益意识”的提出使文章一开始就具有现实意义。

23

首先,让公益变得“有趣”,是为了冲击传统公益文化的“无趣”。

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仁爱善良的民族,所谓“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上天有好生之德”即是如此。但中华民族又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民族,我们自古至今,有着无尽的悲情。太厚重的文化,以至于中国的公益活动宣传,也总喜欢以“苦肉计”、“打悲情牌”来唤起民众的同情心,来吸引民众参加公益。宣传“希望工程”,就配上那位可怜的大眼睛姑娘的图片;宣传动物保护,就必然是小猴子遇害后猴妈妈悲戚的面容…沉重的“道德压迫”简直要使这个民族窒息。因而,材料中的创意,不由得使人眼前一亮﹣﹣“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看过之后,在会心一笑之余,悄然进入我们心灵的是对动物生存处境的担忧,是对“保护濒危动物刻不容缓”的高度理解和认同。既然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

分析角度很有新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常见的宣传材料中看到了问题。

45

其次,让公益变得“有趣”,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我们早就进入到了“读图时代”。铺天盖地的图片、视频信息令人目不暇接,直观形象的表意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尤其对于宣传活动最重要的受众﹣﹣青少年而言,新颖、有趣、轻松、富有亲和力是公益宣传成功的“杀手锏”。目前几乎所有的宣传机构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攻陷大众。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公益宣传也该放下身居“道德神殿”的高高在上的架子,努力以“亲民”的姿态来迎合民众,获取认同。所以,上述公益组织应该是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时代汹涌的潮流,得风气之先,积极应对,灵活变通。他们的创意之举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深切认同和积极回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点评

具有建设性的分析,给人务实的感觉。严肃的问题也可以借助活泼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接受。解决问题的幽默优于呆板的严肃。

6

我们不能否认从事公益是一种善举,我们呼吁并且期盼全社会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材料中的一和三项公益活动亮点纷呈,让人忍不住要为之叫好。然而,在我看来,“叫好”还要“叫座”。只有像第二项活动一样,瞄准对象,紧扣时代,以“有趣”的方式做好宣传,才能在公益活动中脱颖而出,斩获最佳。

点评

同时肯定另外两项公益活动,弥补漏洞,重申自己观点,顺势结尾。

总评

作者选择了一个最难的角度来写,却写得四两拨千斤,两端论述形成递进:先说合理性,再说必要性,逻辑清晰自然。对传统公益宣传特点的分析可称亮点。

本文由用户:一刻时光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da.yktime.cn/4973.html

(0)
一刻时光一刻时光

相关推荐

  • 2021下半年教资笔试综合素质题型解读(中学)

    < p>  2021下半年教资笔试 《综合素质》题型解读(中学) 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考试题型比较稳定,包含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选择题共29道,一般情况…

    资源库 2023-06-20
    0
  • 河南单招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职业技能测试考什么

    河南高职单招,除了文化测试外,还有职业测试。 高中生考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生考职业技能测试。 职业测试,不同学校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不一样,主要有笔试、面试、上机考试、实操四种。 有…

    资源库 2023-06-20
    0
  • 关于实践的新颖题目 – 关于“自贡灯会”的考题

    自贡网记者 黄鸿 “请问,从自贡市客运总站出发,乘坐几路公交车,到何站下车后换乘几号观灯专线可以达到彩灯大世界?”这不是外地观灯游客的咨询,而是一道出现在自流井区小学六年级期末质量…

    资源库 2023-06-20
    0
  • 作文万能题目 – 作文如何写出高级感

    < p> 1.掌心落满月亮的羽毛 改编自现代诗人丁可的《月亮,我们的家禽》。诗中说“谁没听过月亮的清啼,谁的掌心不曾落过月光的羽毛。”写作文时,写月亮的温柔细腻,或者表达内心的诗意…

    资源库 2023-06-20
    0
  • 工科研究生考试科目及分数

    大家好,我是事儿姐,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考研最新资讯和干货。 2022届考研国家线一出,立即引起一阵热议,原因在于大部分专业分数线大幅上涨,最高上涨15分,其中尤其以人文…

    2023-06-20
    0
  • 成考为何不难?成人高考考什么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因此,成人高考也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很多学历不高的人想要通过成考来填补学历上的不足。 但对于离校多年、已经参加工作的上班族来说,学历基础弱,学习…

    2023-06-20
    0
  • acca题库 – ACCA F5历年真题

    acca真题练习是学员必须要做的,一是为了了解acca考试的题型有哪些,二是为了查看考试的知识点内容有哪些。acca f5历年真题练习! the chemical free cle…

    2023-06-20
    0
  • 贵州省三支一扶考试难度,三支一扶好不好?

    对于广大应届毕业生来说,公务员、事业单位似乎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机构、事业单位编制、机构人员等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而且竞争压力也是非常大,在这里小…

    资源库 2023-06-20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